对区域土地利用中的耕地的动态变化及其保护的分析
摘要: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而耕地资源又是土地资源中最精华的部分。在工业化进程中,随着区域人口不断增长,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与农业萎缩相伴随的耕地资源严重流失问题在经济发展地区随处可见,由此引发的人口与耕地、人口与粮食、经济发展与占用耕地、城市规模扩大与占用耕地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耕地的动态变迁在我国西部地区表现的更为明显,因此下文将基于我国西部地区的特征,分析区域土地利用中的耕地动态变化与保护。
关键词:区域土地利用;耕地;动态变化;保护
一、我国区域土地利用中的耕地动态变化分析
(一)区域土地利用中的耕地动态变化现状
利用我国西部地区相关统计资料对比显示,我国西部地区耕地变化共同呈现出时有波动、总体减少的特点,但耕地变动较大的时序后移。我国西部地区人均耕地变化速率较快,西部不同地区农业劳动力占有耕地数量差距甚大。通过对比耕地统计面积数量变化与校正后的标准面积数量变化,反映出西部地区标准耕地减少量大于实际耕地减少量。根据我国西部地区耕地变化的影响因数,通过选取人均粮食产量、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比例、经济非农化水准、非农人口比例、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占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比、路网密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耕地保护政策变量等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预测了我国西部地区2006年以及2011年耕地面积。比对分析我国西部地区2001-2006与2006-2011年耕地变化拟合的直线斜率,显示我国西部地区2006-2011年的耕地年均减少率以及拟合直线的斜率均低于2001-2006年,说明我国西部地区省耕地减少的总体趋势有减缓的态势;同时也显示出当前我国西部地区耕地减少的速度远大于以往,我国西部地区2011年耕地面积较原回归模型预测出的我国西部地区2010年耕地面积多出25895.66hm2。因此,今后除了依靠耕地保护政策的加强之外,还应当依靠农业以及非农业的技术力量,积极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度。在对我国西部地区耕地变化直接因数分析的基础上,对影响耕地变化间接因数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农业结构调整、非农建设、灾毁和开荒等因素是引起耕地变化的直接驱动因数。人口增加及城市化水准提高、第一产业的发展共同构成我国西部地区耕地变化的第一、二间接驱动因数。
(二)区域土地利用中的耕地动态变化原因
首先,乡村劳动人口老化。为得到更多的工作机会,青壮年人口向都市及工业区移动,乡村多剩下年长者,子孙拥有了稳定的二、三级工作后,多半不会回到乡村继续耕作,造成土地荒废,或着分割变卖后,土地零碎。另外,随着生活水准提高,加上西部开发等因素,人口数量也跟着增加。人口增加最直接的影响是粮食、用水、交通等需求的增加,进一步因为人类的需求、欲望破坏生态环境。未列入国家保护级植物前,常被任意大量取用,加上地下水干涸,植被面积减少,进而导致沙地容易流失。
其次,矿业发展。我国西部地区蕴藏丰富矿物,但也伴随了一些荒漠问题。矿山在基建及开采中,掘进、剥离等工程不仅使地表形成凹凸不平的状况,而且形成大量的废渣、石、土堆积地;坑采、露采及选矿等都产生大量的废弃土石,其速度之快是固体物质天然积聚速度无法比拟的。除了植被全都遭到埋压外,环境也受污染,地面被松散的废弃石、土、渣覆盖,土地完全失去利用用价值而荒芜,成为人造荒漠,而大量取用地下水也是另一隐忧。例如某地矿务局自投产以来,掘井排出的石土在矿山周围随意堆放,形成大面积无法利用的耕地。另外黄河河源区域矿山粗放型开采沙金,导致该区水土流失增强,加速、加剧了沙漠面积,使生态环境逐步恶化。
最后,工业污染。厂房需要土地,工业利润比农业来得高,工厂主人也因此愿意付出更多的金钱来租、买土地,使不少地主将土地改建成厂房,甚至不惜犯法。没有详加考量规划的结果,就是难以挽回的工业污染,祸及邻地。大小厂商在邻近农地建厂,未经妥善处理、随意的排放废气污水,严重污染附近的地质及水源,影响农作物品质,使消费者人心惶惶,农民的辛劳被贬得一文不值,甚至付诸流水、血本无归,难以生存。
二、我国区域土地利用中的耕地的保护分析
首先,退耕还林草。部分地区有耕地多,林地少的状况,在提高现有土地主产力的基础上,应控制耕地数量的增加,对于生产力偏低或下降的耕地应退耕还林还牧,可以提高土地肥沃程度;其次引进先进农业技术,提高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或改发展部分经济价值较高的适合作物等,对轻度、中度的沙化土地采取复育。产业结构的调整要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手段。譬如牧业的发展与地表植被覆盖水平以及管理状况有关。单纯提高放牧牲畜的数量和扩大放牧的范围是不可行的。大量人类活动,无节制自由放牧的情况下,减轻放牧强度可能是控制地表覆盖度的唯一选择。此外,可行的方式还有从无节制放牧改变为有计划控制放牧数量,或适当进行轮牧和季节性放牧,甚至改为增加圈养牲畜的数量;并可改变此料来源,充分利用作物剩余秸秆或开发牧草的种植业,以减轻对荒漠草场的压力,改良地表植被覆盖。同时,较好的草场覆盖能供给牲畜充足的饲料,实现草场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将贡献出较好的动物营养。
其次,发展节水灌溉。干旱的西部地区,水是最主要的限制因子,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威胁到了灌溉农业的发展,若不愿减少耕地,则在现有耕地的基础上,势必要发展节水灌溉。采取的方式可有:一是改革水资源管理措施,形成有利于节水农业稳定和持续发展的机制。实行以作物量,适当提高水价,按成本核算收取费用,多灌多收,超灌加罚,以减少水的浪费。二是大力发展滴灌、渗灌等农业节水技术,此项技术应该可比漫灌节约2/3的用水量。同时,也可对土渠进行水泥衬砌,减少无谓消耗,有利于收集、吸收雨水及肥料。三是调整农作物结构,发展节水农业。大力发展节水型农业,扩大优良节水作物品种的面积。四是引水和开发废水资源。引黄河水进入周边区域,缓解大量抽取地下水的窘境,还可开发利用绿洲内部的低碱水和城镇废水。
最后,人工绿化。为减小西部地区沙尘暴为耕地带来的灾害,应建设和改造现有防护林体系,例如一些杨树防护林存在着病虫害且有防护效能不高、耗水量大等矛盾。改造的办法有增加一些经济树种(如枣树)和常青种(如樟子),减少对杨树赖程度,增加经济效益,并注意合理的造林密度。实施过程中要有计划有步骤,避免出现大面积采伐现有林带的做法。重新整理后的防护林体系应达到防护、经济和生态效益并举的要求。另外在重点区域如耕田周边,已成功采用固沙工程:用麦秆之类的植物纤维编成如草蓆一般的编织物,覆盖于沙地上,于编织隙缝间植草,并洒水灌溉。
参考文献:
[1]常建峰.基于灰色关联的江西省粮食生产与耕地保护研究[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
[2]何秀珍,宋乃平,刘孝勇,李勇.宁夏永宁县耕地变化态势和基本农田保护对策研究[J].农业科学研究,2011年第3期.
[3]孙九胜,单娜娜,王新勇,白春玲,赖波.新疆耕地变化的时间特征及耕地保护的SWOT分析[J].新疆农业科学,2012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