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审美活动中的情绪因素
【关键词】审美 审美活动 情绪因素
一、情绪在心理活动中的作用
从心理学的视角来说,情绪主要是人们对于某种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包括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三种成分,因此一般被定义为“是一种由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包括体验、生理和表情的整合性心理过程。”有机体因为需要满足与否产生不同的情绪形式,人的需要得到满足的情境下,将引起满意、愉快、喜爱、赞叹等肯定情绪;相反,人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则会产生不满意、苦闷、哀伤、憎恨等否定情绪。可以说,情绪是衡量人的需要能否得到满足的一个指标。情绪“能够放大内驱力的信号,从而更强有力地激发行动”,但是不确定的情境状况对情绪的动机功能产生增力或减力,呈两极对立状态。一般来讲,“需要得到满足时产生肯定情绪是积极的、增力的,可提高人的活动能力;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产生的否定情绪是消极的、减力的,会降低人的活动能力。”情绪对人类各种活动的驱动、影响取决于主体当下呈现的情绪状态,积极的情绪状态产生增力作用,驱使事情快速、健康地发展;反之,就会产生消极作用,延缓,甚至阻碍事件继续发展。审美作为人类高级精神活动的一种,当然也受主体情绪的影响。主体在获得审美体验过程中,他的情绪状态对审美活动的持续性,以及可能取得的预期效果都会产生难以预测的影响,因此研究审美活动就不能忽视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情绪因素。
二、心境状态对审美的影响
人类生活中充满着各种情绪。欣喜若狂、满腔怒火、悲痛欲绝是情绪在短时间内的强烈爆发,这属于情绪状态分类中的激情。激情容易使主体丧失理智,无法很好控制事件的发展,但是激情持续的时间短促,对事物的破坏影响只是短时间的。舒适愉快、焦虑不安、孤独恐惧属于“心境”情绪状态。心境是一种“持续的、带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具有弥散性,它并不是关于某一事物的特定体验,而是以同样的态度体验对待一切事物,因此“心境”情绪状态对人类活动,尤其是对精神活动、心理活动的影响远远大于激情的影响。审美活动是一种具体的、复杂的、动态的个体心理活动过程,审美感受是初始阶段,而“心境”主要是通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或左右人们的审美感受来对审美活动起反衬或烘托作用的。当主体处在某种心境当中,他的情绪状态容易感染所要关注的对象。在进行审美活动的过程中,人的审美感受具有很大的主观能动性,心境的反衬或烘托,往往使审美对象感染上各种不同的感情色彩,而主体心境是因为需要满足与否产生的,这就决定了主体心境在不同时期的多样性。因此在审美过程中,不同时期主体情绪状态的不同就会使主体产生不同的审美感受。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中有一段关于栎树的描写很能说明问题。
主人公安德烈公爵隐居乡间的某天,在视察梁赞庄园时穿过一片树林,看到同一株栎树,在安德烈公爵眼中却呈现出两种完全不同的形象。在安德烈公爵眼中,之所以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栎树形象,关键在于主人公不同时期的不同情绪状态。我们知道,有机体当下情境的情绪状态对主体各种活动,尤其是心理活动起着驱使或左右的作用,安德烈前后截然不同的情绪状态左右着他的审美体验,心境状态使他的审美趣味发生改变,从而改变他的审美感受。我们经常处于某种心境状态下,这种持续时间比较长且具有弥散性的情绪状态往往诱导主体审美趣味发生变化,改变主体的审美感受,这就是为什么同一个主体在不同时期或不同主体欣赏同一个客体会有不同审美感受的原因之一。三、审美情绪在审美中的作用
主体的心境状态左右着审美感受的获得,而主体的审美情绪则左右审美继续进行的方向。审美情绪是指“在审美情境下,人在物质需要、精神需要能否满足时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这种体验,伴随着机体的生理变化。”审美情绪强调在审美情境下所产生的情绪状态,强调与日常生活情绪的距离。在审美情境下,审美主体要有效拉大与审美客体间的距离,保证审美体验的无功利性,使审美情绪向审美情感转化、流动,满足主体精神愉悦、情感升华的审美追求,比如危险情境下引发的崇高感,惨痛情境下激发的壮美感,愉快情境下产生的优美感等等。
主体进行审美活动是内在审美需要的驱使,无论能否满足审美需要,审美主体都要产生相对应的肯定或否定的情绪状态。只不过满足审美需要时,主体肯定的情绪状态产生增力作用,保证审美活动继续顺利发展下去,从而达到最高的审美境界——“悦志悦神”;当主体的审美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产生的否定情绪状态会产生减力作用,将审美主体拉回现实生活,中断审美活动的继续进行。
我们知道,艺术家以自身对人生的感悟创作角色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艺术加工自身的生活体验,再现、提炼、升华自己的情绪记忆从而创作艺术形象。艺术家“能记住自身的喜怒哀乐和情绪体验,特别是遭遇到相似的境遇,他的情绪体验会反复地重新浮现”。审美主体是以艺术品为媒介对艺术家的情绪、情感等思想性内容进行体验与共鸣,审美本身就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审美主体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满足多种审美欲求,获得多种审美体验,其中就包括审美情绪体验。“再创造”时的情绪体验必然会受到作品原有情绪的影响和制约。比如读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词,就摆脱不了悲慨沉郁的苦闷之情;而读苏轼的“大江东去”之类的词,胸中升腾的必将是雄浑豪放之情。虽然各个审美主体产生的感受会有深浅、强弱之分,但是决不会有人将“春花秋月”的婉约凄美读出“惊涛拍岸”的雄壮之情。审美情绪也具有增力或减力的性质,审美主体需要控制审美情绪对审美活动的左右作用,否则就有可能中断审美活动的“再创造”过程。
四、结语
总之,审美活动是一种体验式的高级精神活动,它必然摆脱不了情绪因素的参与,尤其是情绪具有的对人类心理活动的驱使、调配作用,以及情绪本身所具有的肯定或否定性质,它能左右审美活动的效果。可以说,审美的性质决定着研究审美必须从情感着手,而情绪的功能、性质和审美活动的独特特点也决定着,研究审美断不能忽视情绪因素。
参考文献:
[1]郭亨杰,宋月丽.心理学教程[M].南京: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8.150.
[2]孟昭兰.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392.
[3]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57.
[4]黄希庭,郑涌.心理学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83.
[5]林同华.美学心理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218.
[6]刘恒.文艺创作心理学[M].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236.
投稿方式:
电话:029-85236482 15389037508 13759906902
咨询QQ:1281376279
网址: http://www.xinqilunwen.com/
电子投稿:xinqilunwen@163.com 注明“所投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