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职会计专业考核评价体系改革的研究
摘要:本文指出应改进中职考试制度,完善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实践知识两大考试评价体系,发挥评价促发展的核心作用。文化基础课考核评价,要体现不同基础学生的多层目标要求。核心专业课的考核评价注重“普适性”,要与各种职业技能培训及等级证书考核相结合。拓展专业课考核评价,要注重将“专深型”融合在教学实训和综合实践过程之中,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
早在2002年底,教育部制定发布了教学评价和考试制度的新方案,评价的核心是促发展,评价的功能在于导向、激励、诊断和发展,评价的内容要多元,评价的方法要多样。2004年8月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在职业学校逐步推行学分制的若干意见》中进一步提到,以学习者为中心,强化职业能力培养,积极开发用人单位认可度高,对学习者就业有实际帮助,与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和培训证书相结合的课程或培训项目,积极探索和开发大类专业通用的课程,逐步满足职业学校建立复合型专业的需要。还提到,文化课要根据职业学校学习者的实际文化程度和劳动就业的实际需要,实施不同的课程目标,确定相应教学内容和学分。教育部的意见、指示指明了教学评价和考试制度改革的方向,阐述了教学评价和考试制度改革的要求。
随着对职业教育“就业为导向,服务为宗旨”、“以学者为中心”等新理念的深人理解,市场对人才多元化,高技能型人才需求和培养模式的探讨,课程改革和新课程体系的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考试制度和评价体系的改革已迫在眉睫。现行的会考制度是检查、评价职业类学校教学质量的一种手段。但是,其基本痕迹仍停留于普教模式,与企业需求、中职人才培养不尽协调。如何改进中职会考制度,如何进一步完善会考的评价体系,进一步推进教育改革、课程改革,在新的课程改革基础上起到真正意义上的指导作用是相关人员应共同探讨的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1.目前会计专业专业课会考科目设置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会考的专业课科目:第一学期《基础会计》、第三学期《财务会计》、第四学期《财务管理》。各学校的财会专业老师大都同时承担多门课程,学校对教师的考核非常看重学生的会考成绩。教师为了会考科目迫不得已占用其它课的课时及缩短技能课课时,这样就与当前中等职业教育由传统的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转变,学科本位向职业能力本位转变背道而驰孔
2.考核形式陈旧
三门专业课均采用闭卷考试形式,时间和空间规定很死,题型大多是填空、单项、多项选择题、判断、会计分录及综合计算,重视理论知识,不利于根据课程性质和特点以及学生个性差异选择考试方式,不利于调动和发挥教师创新教育下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也不能体现学生全面真实地对这门课的掌握程度,更不能反应出对专业技能掌握的护砰和实际操作能力。
3.试卷情况分析
为了统一湖州市各中等职业学校考试范围,降低考试难度,市教研室提供模拟试卷,结果考分普遍提高,不能测试出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的真实差异,连平时作业都不做的学生考前“临阵磨枪”也能考到及格,教研室把学生成绩(划分为A, B, C, D)都打为C以上,不仅不能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相反还会助长学生的侥幸心理,不利于使学生学会学习,运用学到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不利于教会学生对持久价值的知识技能和思考习惯的培养。
4一卷定等级不适合职业类学生
凭一张试卷来确定一个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掌握程度并给予一个等级,这对运用型的学科来说不合理,忽略了整个学习过程,从而引发了惰怠情绪,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种考核过于模式化、形式化,已经偏离了考试的初衷,起不到真正考核的目的,对一门课的掌握程度应该通过实践才能检验。
二、对会计会考改革的探讨
对会考改革,就要对考试的内容、方法及考试结果的评价等进行改革,建立旨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职业技能全面提高,促进教师素质不断提高和促进课程、教材、教学不断改革的科学会考制度。
1.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塔养目标
(1)从事会计职业的学生调查
①最有用的理论知识分析。通过一年或几年的实际工作后,毕业生认为原来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哪些最有实用意义(可多选)?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由上可知:毕业生认为最有实用意义的首先是财务会计知识,其次是基础会计和电算化,税法和成本会计比重也较大,而财务管理知识的动用次数少,而不太为企业看重。可见,对于会计基本理论知识必须强化和细化学习。
②最有用的实践技能分析。毕业生认为最有用的实践技能是什么(可多选)?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从调查结果可知,毕业生认为在校期间学习的最有实用意义的实践技能是会计操作技能、计算机技能和会计电算化技能。毕业生普遍认为在校期间应该大量地进行会计凭证的编制、会计账本的登记和报表编制等会计技能的训练,以提高熟练程度。会计电算化的操作,特别是从手工账向电算化账过渡的操作非常需要。而计算机技能应用最多的是Word和Excel软件的操作。税务处理技能是毕业生普遍认为更为陌生但又很重要的一个技能。
早在2002年底,教育部制定发布了教学评价和考试制度的新方案,评价的核心是促发展,评价的功能在于导向、激励、诊断和发展,评价的内容要多元,评价的方法要多样。2004年8月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在职业学校逐步推行学分制的若干意见》中进一步提到,以学习者为中心,强化职业能力培养,积极开发用人单位认可度高,对学习者就业有实际帮助,与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和培训证书相结合的课程或培训项目,积极探索和开发大类专业通用的课程,逐步满足职业学校建立复合型专业的需要。还提到,文化课要根据职业学校学习者的实际文化程度和劳动就业的实际需要,实施不同的课程目标,确定相应教学内容和学分。教育部的意见、指示指明了教学评价和考试制度改革的方向,阐述了教学评价和考试制度改革的要求。
随着对职业教育“就业为导向,服务为宗旨”、“以学者为中心”等新理念的深人理解,市场对人才多元化,高技能型人才需求和培养模式的探讨,课程改革和新课程体系的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考试制度和评价体系的改革已迫在眉睫。现行的会考制度是检查、评价职业类学校教学质量的一种手段。但是,其基本痕迹仍停留于普教模式,与企业需求、中职人才培养不尽协调。如何改进中职会考制度,如何进一步完善会考的评价体系,进一步推进教育改革、课程改革,在新的课程改革基础上起到真正意义上的指导作用是相关人员应共同探讨的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1.目前会计专业专业课会考科目设置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会考的专业课科目:第一学期《基础会计》、第三学期《财务会计》、第四学期《财务管理》。各学校的财会专业老师大都同时承担多门课程,学校对教师的考核非常看重学生的会考成绩。教师为了会考科目迫不得已占用其它课的课时及缩短技能课课时,这样就与当前中等职业教育由传统的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转变,学科本位向职业能力本位转变背道而驰孔
2.考核形式陈旧
三门专业课均采用闭卷考试形式,时间和空间规定很死,题型大多是填空、单项、多项选择题、判断、会计分录及综合计算,重视理论知识,不利于根据课程性质和特点以及学生个性差异选择考试方式,不利于调动和发挥教师创新教育下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也不能体现学生全面真实地对这门课的掌握程度,更不能反应出对专业技能掌握的护砰和实际操作能力。
3.试卷情况分析
为了统一湖州市各中等职业学校考试范围,降低考试难度,市教研室提供模拟试卷,结果考分普遍提高,不能测试出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的真实差异,连平时作业都不做的学生考前“临阵磨枪”也能考到及格,教研室把学生成绩(划分为A, B, C, D)都打为C以上,不仅不能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相反还会助长学生的侥幸心理,不利于使学生学会学习,运用学到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不利于教会学生对持久价值的知识技能和思考习惯的培养。
4一卷定等级不适合职业类学生
凭一张试卷来确定一个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掌握程度并给予一个等级,这对运用型的学科来说不合理,忽略了整个学习过程,从而引发了惰怠情绪,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种考核过于模式化、形式化,已经偏离了考试的初衷,起不到真正考核的目的,对一门课的掌握程度应该通过实践才能检验。
二、对会计会考改革的探讨
对会考改革,就要对考试的内容、方法及考试结果的评价等进行改革,建立旨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职业技能全面提高,促进教师素质不断提高和促进课程、教材、教学不断改革的科学会考制度。
1.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塔养目标
(1)从事会计职业的学生调查
①最有用的理论知识分析。通过一年或几年的实际工作后,毕业生认为原来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哪些最有实用意义(可多选)?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由上可知:毕业生认为最有实用意义的首先是财务会计知识,其次是基础会计和电算化,税法和成本会计比重也较大,而财务管理知识的动用次数少,而不太为企业看重。可见,对于会计基本理论知识必须强化和细化学习。
②最有用的实践技能分析。毕业生认为最有用的实践技能是什么(可多选)?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从调查结果可知,毕业生认为在校期间学习的最有实用意义的实践技能是会计操作技能、计算机技能和会计电算化技能。毕业生普遍认为在校期间应该大量地进行会计凭证的编制、会计账本的登记和报表编制等会计技能的训练,以提高熟练程度。会计电算化的操作,特别是从手工账向电算化账过渡的操作非常需要。而计算机技能应用最多的是Word和Excel软件的操作。税务处理技能是毕业生普遍认为更为陌生但又很重要的一个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