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就业导向的高职涉外旅游模块化课程体系微探
关键词:就业导向 模块化 课程体系 涉外旅游
论文摘要:高职涉外旅游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要根据涉外旅游市场的需求来进行。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涉外旅游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通过4个模块、3个阶段、有目的的教学设计明确了教学目的,优化了课程安排,最终达到培养符合涉外旅游市场需求的人才的目标,同时符合涉外旅游专业教育的内在规律和学生个性发展。
随着我国旅游市场的对外开放,涉外旅游市场迅速发展起来,为了适应市场的发展,高职院校在原有的旅游管理专业基础上纷纷开设涉外旅游专业。高职教育具有两个属性,一为职业技术教育的属性,一为高等教育的属性。目前,我国高职涉外旅游专业课程体系中没有很好地体现出这两个属性,尤其职业技术教育属性,导致高职涉外旅游专业培养目标不准确,培养方式与就业有差距。课程是教育的核心问题,高等教育的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等学校的课程。课程设置指学校为学生所提供的教学科目和教学活动的安排,课程设置的结果就是课程体系,包括理论性课程体系和实践性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根据一定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由相关学科知识及实践环节按一定比例及逻辑顺序排列组合而成的知识系统。”高等教育的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的设置,尤其取决于课程体系的改革和发展水平。
1当前高职涉外旅游专业课程体系特点
高职院校的涉外旅游专业从设立之初起,各学校就对课程体系进行了很多的研究,但是尚未对此达成共识,一致认为缺陷不少,问题仍然比较严重。
1.1课程体系专业定位模糊
目前,高职涉外旅游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普遍体现出定位模糊的特点,没有认清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职业中专的区别,出现两个极端,部分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盲目向普通高等院校看齐,使培养出的人才没有明显的高职特色,实践能力达不到要求;部分的高职院校把涉外旅游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于满足旅游业大量需要的初级技术职员和一般服务员的层位,为保证高就业率,而不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效指导,学生潜力无法得到可持续的充分发挥。
1.2课程体系与就业脱节
课程体系的制定者对旅游行业和就业市场的了解不够,闭门造车现象突出。教师到行业从业很少,造成课程体系死板僵化,教学内容与学生就业需要严重脱节。教学手法传统单一,不能适应“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学生毕业后还要再一次进行实践学习,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成本。
1.3课程体系带有拼接色彩
高职涉外旅游专业课程体系拼装特色,主要表现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各类课程、外语课程的简单加和现象,导致涉外旅游专业往往成了旅游管理专业的附属专业,没有自己的专业特色。进而造成课程体系的内在联系性差、系统性差、教学内容的重复、外语课程和旅游专业课程分离现象十分明显。还有部分的高职涉外旅游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过多,涉及的知识涵盖了旅游专业相关学科的很多内容,学生普遍感觉到什么都学,但到具体应用时却感觉到了自己掌握的知识的深度不够,不能熟练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使自身的发展陷入被动,这与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相违背的。
1.4课程体系受教材制约
当前市场上适合高职用的教材很少,受教材制约,导致外语教学与旅游专业知识教学脱节。比如现在在市场上就很难找到适合高职涉外旅游(韩语方向)专业用的教材,现有的大部分都是纯语言而没有结合专业的教材。由于在课程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要考虑教材的问题,导致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只能把语言课和专业课分开开设,能进行双语教学的专业课很少。
现阶段,很多高职院校的涉外旅游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原有旅游管理和外语两个专业的简单叠加,只是简单地在旅游专业教学中多设置几节外语课,或者是在外语教学中加入简单的专业知识;另外一种是完全就搬本科院校的设置方式,基本不考虑高职院校本身的特点。根据高职涉外旅游专业的定位,结合旅游市场的情况和用人单位用人的情况,涉外旅游教学有必要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模块化的课程体系,构建具有高职涉外旅游专业教学特色、突职业教育、多学科结合的课程体系。
2以就业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的主要特点
模块化教学法(MES),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出来的,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一种教学模式。“所谓模块,就是以一个主题为中心,将相关的知识组织在一起的结构。”模块课程体系,是指整个课程结构以模块化的形式进行构建,根据每一阶段的培养目标,将几门课程组成一个大的模块,几个大的模块组成某一专业的课程计划,也有人将之称为板块。以就业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是根据市场需求先确定专业的培养目标,根据该目标将课程分解为若干模块,同时,根据各个职业方向的不同要求,设计出职业方向课程模块,并与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对应。模块课程体系以其灵活性与开放性受到高职院校的欢迎。以就业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的主要特点如下。
2.1就业导向确定课程体系的目标和内容
就业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考虑到了就业市场的需求,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直接与就业目标挂钩,瞄准职业方向并落实到具体岗位,就业方向在课程体系中清晰体现;课程设置指向工作需要,即根据职业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来确定课程内容,每个课程模块都有明确的就业指导目标,同时兼顾到学生学习发展的规律性。
2.2用模块化确定课程体系的基本结构
建设课程体系首先对行业就业岗位的能力进行分解,根据岗位的能力要求将课程进行模块的划分,将对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课程设计为文化素质模块;再将培养学生专业素养的课程设计为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应用模块,以上两个模块为专业通用的课程;最后将职业范围内适用于各个具体工作岗位的技能设计为满足就业需要的职业方向课程模块及职业技术模块,职业方向模块易于和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衔接。学生潜力培养模块、专业素养培养模块和多个职业方向技能模块合成一个专业的课程体系。
2.3模块化课程体系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模块化课程体系强调把学生的需要放在第一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所以在课程体系建设中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给学生有自由选择的机会。在课程体系设计中通过选修课程模块和预实习选择专业方向的设计来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确定好的模块有的放矢,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自己所选的模块上,不断地钻研直到精通,强调专项技能的强化。教师在教学中,针对不同内容模块,做出相应的教学要求、指导和评价,让学生也能负责控制和管理好自己的学习活动,主动地学习。
2.4模块化课程体系使教学过程更具有灵活性
模块化课程体系有很强的灵活性。以就业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的设置中专门针对市场上对涉外旅游人才的需求来确定一些模块的学习,这一部分在设置的初期留出一定的时间,到需要的时候灵活设置,适时调整,可以通过选修课程和专业讲座等来实现。
3就业导向的涉外旅游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设计
构建就业导向的涉外旅游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要根据该课程体系的特点,并结合涉外旅游专业的特殊性,采取一些措施来进行。
3.1对涉外旅游市场进行调研
作为面向职业和岗位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设计一定要与市场紧紧相扣。构建课程体系之前必须认真分析问题,有计划的到涉外的旅游市场和企业中去进行调研,确信将要开设的课程是目前企业需要和正在使用的。
首先,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编制过程一定要与企业相联系进行。组成由校内、校外人士(主要是企业的专家或管理人员相结合的专业委员会进行课程体系的开发。
其次,对涉外旅游企业现状进行调研,分析涉外旅游专业对应的职业方向,确定职业方向所需知识、能力与态度的教育模块;分析每个职业方向模块应具备的专门技能和知识;得出相应的调研结论。
再次,调研人才市场和涉外旅游专业学生就业情况。分析每个方向的人才需求情况;根据调研情况对学生选修人数做调整,有必要的时候要通过竞争来达到合理的学生学习人数控制。
最后,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以就业为导向确定课程体系目标。设置高职涉外旅游专业课程体系要有利于专业培养目标的实施,培养目标是课程体系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课程体系改革必须为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服务,围绕专业培养目标进行。
另外,教师也应该增加到行业就业的经验。教师如果没有到行业锻炼的实践经验,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的建立就不会符合市场的需要,教学活动也会与就业实际脱节。
3.2课程体系的设置与实施
在市场调研和学科特点分析的基础上设计课程体系。设计课程体系首先以旅游市场就业需要为目标,分解目标,逐步进行课程体系的构建。所以,涉外旅游专业课程体系要考虑涉外旅游市场的需要、教学时问和学科特点几个要素来进行设计,并且与实践教学联系。根据以上这些要素
论文摘要:高职涉外旅游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要根据涉外旅游市场的需求来进行。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涉外旅游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通过4个模块、3个阶段、有目的的教学设计明确了教学目的,优化了课程安排,最终达到培养符合涉外旅游市场需求的人才的目标,同时符合涉外旅游专业教育的内在规律和学生个性发展。
随着我国旅游市场的对外开放,涉外旅游市场迅速发展起来,为了适应市场的发展,高职院校在原有的旅游管理专业基础上纷纷开设涉外旅游专业。高职教育具有两个属性,一为职业技术教育的属性,一为高等教育的属性。目前,我国高职涉外旅游专业课程体系中没有很好地体现出这两个属性,尤其职业技术教育属性,导致高职涉外旅游专业培养目标不准确,培养方式与就业有差距。课程是教育的核心问题,高等教育的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等学校的课程。课程设置指学校为学生所提供的教学科目和教学活动的安排,课程设置的结果就是课程体系,包括理论性课程体系和实践性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根据一定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由相关学科知识及实践环节按一定比例及逻辑顺序排列组合而成的知识系统。”高等教育的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的设置,尤其取决于课程体系的改革和发展水平。
1当前高职涉外旅游专业课程体系特点
高职院校的涉外旅游专业从设立之初起,各学校就对课程体系进行了很多的研究,但是尚未对此达成共识,一致认为缺陷不少,问题仍然比较严重。
1.1课程体系专业定位模糊
目前,高职涉外旅游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普遍体现出定位模糊的特点,没有认清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职业中专的区别,出现两个极端,部分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盲目向普通高等院校看齐,使培养出的人才没有明显的高职特色,实践能力达不到要求;部分的高职院校把涉外旅游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于满足旅游业大量需要的初级技术职员和一般服务员的层位,为保证高就业率,而不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效指导,学生潜力无法得到可持续的充分发挥。
1.2课程体系与就业脱节
课程体系的制定者对旅游行业和就业市场的了解不够,闭门造车现象突出。教师到行业从业很少,造成课程体系死板僵化,教学内容与学生就业需要严重脱节。教学手法传统单一,不能适应“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学生毕业后还要再一次进行实践学习,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成本。
1.3课程体系带有拼接色彩
高职涉外旅游专业课程体系拼装特色,主要表现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各类课程、外语课程的简单加和现象,导致涉外旅游专业往往成了旅游管理专业的附属专业,没有自己的专业特色。进而造成课程体系的内在联系性差、系统性差、教学内容的重复、外语课程和旅游专业课程分离现象十分明显。还有部分的高职涉外旅游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过多,涉及的知识涵盖了旅游专业相关学科的很多内容,学生普遍感觉到什么都学,但到具体应用时却感觉到了自己掌握的知识的深度不够,不能熟练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使自身的发展陷入被动,这与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相违背的。
1.4课程体系受教材制约
当前市场上适合高职用的教材很少,受教材制约,导致外语教学与旅游专业知识教学脱节。比如现在在市场上就很难找到适合高职涉外旅游(韩语方向)专业用的教材,现有的大部分都是纯语言而没有结合专业的教材。由于在课程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要考虑教材的问题,导致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只能把语言课和专业课分开开设,能进行双语教学的专业课很少。
现阶段,很多高职院校的涉外旅游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原有旅游管理和外语两个专业的简单叠加,只是简单地在旅游专业教学中多设置几节外语课,或者是在外语教学中加入简单的专业知识;另外一种是完全就搬本科院校的设置方式,基本不考虑高职院校本身的特点。根据高职涉外旅游专业的定位,结合旅游市场的情况和用人单位用人的情况,涉外旅游教学有必要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模块化的课程体系,构建具有高职涉外旅游专业教学特色、突职业教育、多学科结合的课程体系。
2以就业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的主要特点
模块化教学法(MES),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出来的,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一种教学模式。“所谓模块,就是以一个主题为中心,将相关的知识组织在一起的结构。”模块课程体系,是指整个课程结构以模块化的形式进行构建,根据每一阶段的培养目标,将几门课程组成一个大的模块,几个大的模块组成某一专业的课程计划,也有人将之称为板块。以就业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是根据市场需求先确定专业的培养目标,根据该目标将课程分解为若干模块,同时,根据各个职业方向的不同要求,设计出职业方向课程模块,并与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对应。模块课程体系以其灵活性与开放性受到高职院校的欢迎。以就业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的主要特点如下。
2.1就业导向确定课程体系的目标和内容
就业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考虑到了就业市场的需求,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直接与就业目标挂钩,瞄准职业方向并落实到具体岗位,就业方向在课程体系中清晰体现;课程设置指向工作需要,即根据职业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来确定课程内容,每个课程模块都有明确的就业指导目标,同时兼顾到学生学习发展的规律性。
2.2用模块化确定课程体系的基本结构
建设课程体系首先对行业就业岗位的能力进行分解,根据岗位的能力要求将课程进行模块的划分,将对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课程设计为文化素质模块;再将培养学生专业素养的课程设计为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应用模块,以上两个模块为专业通用的课程;最后将职业范围内适用于各个具体工作岗位的技能设计为满足就业需要的职业方向课程模块及职业技术模块,职业方向模块易于和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衔接。学生潜力培养模块、专业素养培养模块和多个职业方向技能模块合成一个专业的课程体系。
2.3模块化课程体系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模块化课程体系强调把学生的需要放在第一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所以在课程体系建设中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给学生有自由选择的机会。在课程体系设计中通过选修课程模块和预实习选择专业方向的设计来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确定好的模块有的放矢,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自己所选的模块上,不断地钻研直到精通,强调专项技能的强化。教师在教学中,针对不同内容模块,做出相应的教学要求、指导和评价,让学生也能负责控制和管理好自己的学习活动,主动地学习。
2.4模块化课程体系使教学过程更具有灵活性
模块化课程体系有很强的灵活性。以就业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的设置中专门针对市场上对涉外旅游人才的需求来确定一些模块的学习,这一部分在设置的初期留出一定的时间,到需要的时候灵活设置,适时调整,可以通过选修课程和专业讲座等来实现。
3就业导向的涉外旅游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设计
构建就业导向的涉外旅游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要根据该课程体系的特点,并结合涉外旅游专业的特殊性,采取一些措施来进行。
3.1对涉外旅游市场进行调研
作为面向职业和岗位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设计一定要与市场紧紧相扣。构建课程体系之前必须认真分析问题,有计划的到涉外的旅游市场和企业中去进行调研,确信将要开设的课程是目前企业需要和正在使用的。
首先,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编制过程一定要与企业相联系进行。组成由校内、校外人士(主要是企业的专家或管理人员相结合的专业委员会进行课程体系的开发。
其次,对涉外旅游企业现状进行调研,分析涉外旅游专业对应的职业方向,确定职业方向所需知识、能力与态度的教育模块;分析每个职业方向模块应具备的专门技能和知识;得出相应的调研结论。
再次,调研人才市场和涉外旅游专业学生就业情况。分析每个方向的人才需求情况;根据调研情况对学生选修人数做调整,有必要的时候要通过竞争来达到合理的学生学习人数控制。
最后,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以就业为导向确定课程体系目标。设置高职涉外旅游专业课程体系要有利于专业培养目标的实施,培养目标是课程体系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课程体系改革必须为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服务,围绕专业培养目标进行。
另外,教师也应该增加到行业就业的经验。教师如果没有到行业锻炼的实践经验,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的建立就不会符合市场的需要,教学活动也会与就业实际脱节。
3.2课程体系的设置与实施
在市场调研和学科特点分析的基础上设计课程体系。设计课程体系首先以旅游市场就业需要为目标,分解目标,逐步进行课程体系的构建。所以,涉外旅游专业课程体系要考虑涉外旅游市场的需要、教学时问和学科特点几个要素来进行设计,并且与实践教学联系。根据以上这些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