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的逆反心理
论文摘要:逆反心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逆反心理的存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大阻碍,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研究分析大学生逆反心理的现象及原因,探讨消除或者纠正其逆反心理的对策,对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逆反心理”是指“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即带有较强烈的抵触情绪。”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逆反心理是指大学生因为自身认知结构与教育者传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发生冲突,而引起的与教育目的相背离的心理反应。
一、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
大学生逆反心理的主要表现就是有意识地做所不被期望的事情,独树一帜,标新立异成为当代大学生追求的一种时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否认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所在。有些大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只是空谈,没有实际价值,想法设法逃避思想政治教育,不能真正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内化为自身的思想和行动,而只热衷于像语言类、技术类等对其以后的发展前途能产生直接影响的学科的学习。
2.对正面的宣传教育作片面的反面思考。有些大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宣传时往往与社会上个别的黑暗现象作对比,以偏概全的片面否定正面宣传。对英雄事迹和模范先进人物也以有色眼光来判断,认为那只是沽名钓誉的作秀行为,给予排斥和嘲讽。
3.标榜不良倾向,追求个胜自我。有些大学生是非价值判断发生歪曲,对好学风,好榜样不以为然,对不良倾向却盲目崇拜。打架斗殴、拉帮结派被看成是英雄主义,男子汉气概,而乐于助人、遵守校规校纪的学生则被认为是傻子、窝囊废。张扬个性,标新立异成为其追求的目标。
二、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逆反心理的原因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因素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既包括教育者也包括受教育者,二者的素质因素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1.思想政治教育者。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计划者组织者和实施者,教育者的素质直接影响施教的后果。作为教育主体的教育者如果自身存在瑕疵,必然引起受教育者的逆反心理。其影响主要有以下方面:(1)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育态度。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地位是平等互动的。在施教过程中,教育者往往忽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仅仅把大学生作为被改造的对象,没有平等意识,也不注重受教育者的反馈。大学生在这样的情况下,自尊心受挫,产生抵触情绪。(g)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育方法。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门科学,更是门艺术,需要教育者能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因才施教。而有的教育者不注重受教育者之间存在的生理和心理的差别,只是作为国家方针政策的传话筒,生硬的灌输,照本宣科。这种单一的授课方式是存在个体差异的受教育者不能得到满足,引起大学生的反感。(3)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育内容。有心理学家曾做过实验证明:在沟通说服中,观点呈现增多,同意人数会增加,但当达到一定呈现次数后,同意的人数反而会下降。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中学的德育课内容有交叉,教育者如果没有适时提炼出反应时代和人的发展需要的教育内容,而只是简单的重复,对于对知识渴求心理极强的大学生来说势必不能满足其心理需求,相反,会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
2.受教育者。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的大学生,其逆反心理的产生也有其自身的原因:(1)成长阶段的生理心理因素。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阶段青春期的中后期,生理、心理发育机制日渐成熟,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显著增强,为了满足自我表现和引人注意的需要,往往做出与其期望相反的举动。同时,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增强,也使大学生对明令禁止的事情产生一探究竟的期望心理,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对实际问题不能面面俱到,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还没有完全内化为大学生自身的思想品德素质之前,容易引起大学生的质疑。另外,由于大学生缺乏实际生活的锻炼,社会阅历浅,判断是非的能力还不成熟,看待问题往往过于简单,当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以其自身的认知结构的判断结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相矛盾时,容易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逆反情绪。(2)发展阶段的需要因素。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和需要。大学生面临交友、择业等各方面的压力,用各种技能武装自己,参加各种资格培训似乎才是大学生的真正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物质价值在现实生活中并不能直接体现,这种潜移默化的教导方式导致大学生并没有正确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因此产生逆反心理。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因素
一方面,我国目前正处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时期,社会各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价值多元化日益明显;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社会不良倾向严重侵蚀着学生的心灵,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取向。另一方面,现在是网络信息时代,大学生是网民构成的主体,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和随意性,不良的网络行为容易使个体角色混乱,造成人格的虚拟性、封闭性、变异性和迷失性。另外,许多学生在分析批判能力不足的情况下盲目接受外国文化的观点,把我国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简单对比,得出错误结论,从而导致马克思主义信仰动摇,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不信任感和抵触情绪,造成了思想上认识上的混乱和认识上的偏见,进而强化了心理上的逆反倾向。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和方法因素
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主要教导方法就是理论灌输。教育者并未全面准确向受教育者展现各种重要相关信息,仅靠某些“大道理”来诱导大学生,使其在认知方面发生变化。其出发点是控制受教育者的理解和认知,而不是帮助他们理解和认知,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一些教师专注于将书本中宣传的主流价值观念“灌输”给学生,没有对那些非主流观念作深入批判分析。这种“明令禁行”的教导更激起了大学生猎奇的心理,对他们逆反心理的产生起到了诱导作用。
三、预防或消除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逆反心理的方法措施
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克服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逆反心理,必须进一步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同时要尽量消除来自社会的不良影响,净化社会环境。
1.提高教育者工作能力,以现代化的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同样需要现代化的观念和手段。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就是要改变传统的、封闭的教育观念和体系,打破仅仅局限于书本、理论的界限,建立开放的教育体系;不断更新、拓展新的理论方法,选择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内容和环境内容开展教育,用具有现代化发展趋势,体现时代特点的人和事来教育大学生;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改造教育信息的传播媒体,以实现教育手段的最优化。
2.改变教育模式,以主体互动的模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把人作为教育的主体和目的,而不是客体及被改造的对象;确认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发挥和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倡导和尊重受教育者的独立性、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和实践能力的发挥;积极主动地与受教育者进行互动,在理解与对话中,实现思想与思想的碰撞,心与心的交流,相互激励和促进,以求得共同发展进步。
3.优化教育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探索新的教育方法。每个人的发展都面临大量不确定的因素,需要教育者能够针对个体发展的不同要求,提供个性化的咨询辅导服务;探索隐性教育方式,将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受教育者可能接触到的一切事物和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对人们产生影响;要根据“积极发展,充分运用,加强管理,趋利避害”的原则,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程,充分发挥网络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4.面向社会,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思想政治教育要面向社会求发展,要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去,只有自身社会化程度搞,才能有效的帮助受教育者获得和发展社会性,才能使大学生真正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就是要改变只依靠思想政治教育部门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做教育工作的状况,要引导广大群众和各个部门学习并掌握一定的教育方法,关心、参与教育活动,互教互帮,共同提高。
投稿方式:
电话:029-85236482 15389037508 13759906902
咨询QQ:1281376279
网址: http://www.xinqilunwen.com/
电子投稿:xinqilunwen@163.com 注明“所投期刊”
“逆反心理”是指“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即带有较强烈的抵触情绪。”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逆反心理是指大学生因为自身认知结构与教育者传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发生冲突,而引起的与教育目的相背离的心理反应。
一、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
大学生逆反心理的主要表现就是有意识地做所不被期望的事情,独树一帜,标新立异成为当代大学生追求的一种时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否认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所在。有些大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只是空谈,没有实际价值,想法设法逃避思想政治教育,不能真正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内化为自身的思想和行动,而只热衷于像语言类、技术类等对其以后的发展前途能产生直接影响的学科的学习。
2.对正面的宣传教育作片面的反面思考。有些大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宣传时往往与社会上个别的黑暗现象作对比,以偏概全的片面否定正面宣传。对英雄事迹和模范先进人物也以有色眼光来判断,认为那只是沽名钓誉的作秀行为,给予排斥和嘲讽。
3.标榜不良倾向,追求个胜自我。有些大学生是非价值判断发生歪曲,对好学风,好榜样不以为然,对不良倾向却盲目崇拜。打架斗殴、拉帮结派被看成是英雄主义,男子汉气概,而乐于助人、遵守校规校纪的学生则被认为是傻子、窝囊废。张扬个性,标新立异成为其追求的目标。
二、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逆反心理的原因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因素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既包括教育者也包括受教育者,二者的素质因素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1.思想政治教育者。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计划者组织者和实施者,教育者的素质直接影响施教的后果。作为教育主体的教育者如果自身存在瑕疵,必然引起受教育者的逆反心理。其影响主要有以下方面:(1)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育态度。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地位是平等互动的。在施教过程中,教育者往往忽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仅仅把大学生作为被改造的对象,没有平等意识,也不注重受教育者的反馈。大学生在这样的情况下,自尊心受挫,产生抵触情绪。(g)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育方法。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门科学,更是门艺术,需要教育者能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因才施教。而有的教育者不注重受教育者之间存在的生理和心理的差别,只是作为国家方针政策的传话筒,生硬的灌输,照本宣科。这种单一的授课方式是存在个体差异的受教育者不能得到满足,引起大学生的反感。(3)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育内容。有心理学家曾做过实验证明:在沟通说服中,观点呈现增多,同意人数会增加,但当达到一定呈现次数后,同意的人数反而会下降。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中学的德育课内容有交叉,教育者如果没有适时提炼出反应时代和人的发展需要的教育内容,而只是简单的重复,对于对知识渴求心理极强的大学生来说势必不能满足其心理需求,相反,会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
2.受教育者。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的大学生,其逆反心理的产生也有其自身的原因:(1)成长阶段的生理心理因素。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阶段青春期的中后期,生理、心理发育机制日渐成熟,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显著增强,为了满足自我表现和引人注意的需要,往往做出与其期望相反的举动。同时,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增强,也使大学生对明令禁止的事情产生一探究竟的期望心理,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对实际问题不能面面俱到,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还没有完全内化为大学生自身的思想品德素质之前,容易引起大学生的质疑。另外,由于大学生缺乏实际生活的锻炼,社会阅历浅,判断是非的能力还不成熟,看待问题往往过于简单,当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以其自身的认知结构的判断结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相矛盾时,容易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逆反情绪。(2)发展阶段的需要因素。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和需要。大学生面临交友、择业等各方面的压力,用各种技能武装自己,参加各种资格培训似乎才是大学生的真正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物质价值在现实生活中并不能直接体现,这种潜移默化的教导方式导致大学生并没有正确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因此产生逆反心理。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因素
一方面,我国目前正处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时期,社会各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价值多元化日益明显;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社会不良倾向严重侵蚀着学生的心灵,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取向。另一方面,现在是网络信息时代,大学生是网民构成的主体,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和随意性,不良的网络行为容易使个体角色混乱,造成人格的虚拟性、封闭性、变异性和迷失性。另外,许多学生在分析批判能力不足的情况下盲目接受外国文化的观点,把我国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简单对比,得出错误结论,从而导致马克思主义信仰动摇,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不信任感和抵触情绪,造成了思想上认识上的混乱和认识上的偏见,进而强化了心理上的逆反倾向。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和方法因素
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主要教导方法就是理论灌输。教育者并未全面准确向受教育者展现各种重要相关信息,仅靠某些“大道理”来诱导大学生,使其在认知方面发生变化。其出发点是控制受教育者的理解和认知,而不是帮助他们理解和认知,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一些教师专注于将书本中宣传的主流价值观念“灌输”给学生,没有对那些非主流观念作深入批判分析。这种“明令禁行”的教导更激起了大学生猎奇的心理,对他们逆反心理的产生起到了诱导作用。
三、预防或消除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逆反心理的方法措施
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克服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逆反心理,必须进一步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同时要尽量消除来自社会的不良影响,净化社会环境。
1.提高教育者工作能力,以现代化的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同样需要现代化的观念和手段。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就是要改变传统的、封闭的教育观念和体系,打破仅仅局限于书本、理论的界限,建立开放的教育体系;不断更新、拓展新的理论方法,选择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内容和环境内容开展教育,用具有现代化发展趋势,体现时代特点的人和事来教育大学生;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改造教育信息的传播媒体,以实现教育手段的最优化。
2.改变教育模式,以主体互动的模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把人作为教育的主体和目的,而不是客体及被改造的对象;确认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发挥和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倡导和尊重受教育者的独立性、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和实践能力的发挥;积极主动地与受教育者进行互动,在理解与对话中,实现思想与思想的碰撞,心与心的交流,相互激励和促进,以求得共同发展进步。
3.优化教育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探索新的教育方法。每个人的发展都面临大量不确定的因素,需要教育者能够针对个体发展的不同要求,提供个性化的咨询辅导服务;探索隐性教育方式,将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受教育者可能接触到的一切事物和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对人们产生影响;要根据“积极发展,充分运用,加强管理,趋利避害”的原则,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程,充分发挥网络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4.面向社会,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思想政治教育要面向社会求发展,要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去,只有自身社会化程度搞,才能有效的帮助受教育者获得和发展社会性,才能使大学生真正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就是要改变只依靠思想政治教育部门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做教育工作的状况,要引导广大群众和各个部门学习并掌握一定的教育方法,关心、参与教育活动,互教互帮,共同提高。
投稿方式:
电话:029-85236482 15389037508 13759906902
咨询QQ:1281376279
网址: http://www.xinqilunwen.com/
电子投稿:xinqilunwen@163.com 注明“所投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