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加强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思考
论文摘要:内部审计是经济组织通过审计人员对本组织内部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及有效性进行审查,用以查错防弊,评价经济责任,改进管理,提高效益,为本经济组织服务的一种经济监督活动。为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应加强内部审计制度建设,突出经济效益审计和战略审计,提高审计人员素质,以及促进内部审计手段的多元化展。
论文关键词:内部审计;审计规范;经济效益
我国内部审计从产生到发展走过了近二十年的历程。进入21世纪后,我国内部审计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伴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日益深入,国有企业的深层次问题表现得越来越突出。如何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优化内部控制、促进企业资源的有效利用、避免舞弊和浪费,已成为当前全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尤其是最近两年上市公司层出不穷的舞弊案,更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建立一套完整的监督控制系统,才能有效解决舞弊、腐败和管理不当问题。在这一监督控制系统中,内部审计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一、企业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1.现代企业从制度的建立上需要内部审计。企业内部经营活动涉及各个方面和各个部门,采购、销售、基建工程、投融资、会计核算等经济业务,需要有效的控制制度来协调组织各部门之间的衔接。因此,内部审计是最好的选择。
2.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需要内部审计。企业制定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能否得到有效执行,必须有一个公正的评判部门,通过监督与检查促使这些内部控制得以顺利实施,这项工作由内部审计部门完成无疑是最合适的。
3.企业专项开支需要内部审计。企业的投资、基建、科研等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费用开支是否合理,手续是否规范,票据是否合法,是否有超预算支出等,都需要内部审计参与整个过程,对其进行监督控制,以保证这些专项开支经济合理,防止浪费。
4.企业的年度预算、决算需要内部审计。企业的年度预算是否科学、合理、实事求是,预算执行过程中是否严格执行国家和企业的各项规定、标准及定额,会计核算和报表编制是否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等,需要内部审计部门鉴证。
5.经营人员经济责任的划分需要内部审计。企业经营人员特别是中层以上领导人员,其管辖范围较宽,责任较大,不进行离任审计,会给继任者带来很多经营上的麻烦,这就需要内部审计人员对其在职期间的经营业绩及资产情况进行审计。
二、企业内部审计的优势
1.企业内部审计贴近管理,熟悉情况,容易发现管理上的漏洞。内部审计人员对本企业的目标、各部门的职责分工、企业内部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流程、生产经营情况等较为熟悉,而审计对象的相对团定性,又使其能动态地掌握被审单位的各种情况,及时、准确地判断高风险领域和重要事项,有针对性地进行审计,以发现管理上的漏洞。
2.企业内部审计时间、方法、方式灵活,成本较低,可提高审计效果和审计效益。内审人员能随时掌握企业大量内部信息,从而能减少资料收集、审前调查的工作量,项目的实施又可以融合在其他项目中进行,降低了审计成本,能从多角度、多环节发现线索,并灵活采用风险分析、控制评价、询问、实质性测试等多种方法,以提高审计的效果和效益。
3.企业内部审计提出的处理意见和建议操作性强,能从根本上改善企业管理。内部审计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时,能从企业的实际出发,将损失减少到最小,能从管理者的角度考虑如何改进管理方法,同时,还可以对落实意见和建议的情况进行后续审计,降低控制风险,防患于未然。
三、企业内部审计的局限性
1.企业利益与内部审计人员利益的一致性,降低了审计作用。当企业利益与个人利益一致时,内部审计人员为维护自身的利益,往往对不正当的企业行为采取默许的态度。如许多内部审计人员对企业通过变通给职工搞福利的行为不揭示、不处理;对企业加大成本费用、少计收入、偷漏税款等做法予以默认等。
2.复杂的人际关系,影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深入开展。内部审计人员在工作时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企业内部复杂的人际关系影响,有时会因内部关系而影响工作进程,特别是被审对象的职位、级别一般都比较高,出于各种考虑,内审人员往往在实施审计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从而降低了审计质量。
3.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有限,限制了审计工作的深入开展。内部审计和其他职能部门一样,一般都在管理层领导下工作,不可避免地会被领导意志所左右,加之内部政策的压力,内部审计在组织中的地位不明确等,使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受到了许多限制。
四、加强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思考
1.加强内部审计法规、制度建设,应尽快制定内部审计准则和工作规范。首先,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应尽快促使内部审计立法工作,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一系列内部审计法规和制度;其次,应根据我国国情,借鉴国外的经验,参照国际通行准则,如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的内部审计准则等,组织力量尽早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有中国特色的内部审计准则体系,同时建立一套健全的、适合我国国情的行之有效的内部审计管理体系,使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真正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早日实现法制化、规范化。
2.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内部审计机构。在现代企业制度中,公司制是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公司一般是根据权力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相互分离、相互制衡的原则,依据法律制定企业的章程,组建由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组成的公司组织机构。为了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内部审计制度,包括1.内部审计组织机构的设置原则。内部审计组织机构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基础,科学、有效的内部审计组织机构是内部审计发挥作用的关键。为了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企业在设置内部审计组织机构时应坚持两条原则:一是独立性原则。这是设立内部审计组织机构最重要的原则。在这个原则指导下,内部审计组织机构在组织人员、工作和经费等方面应独立于被审计单位,独立行使审计职权,不受股东、总经理、其他职能部门的干预,以体现审计的客观性、公正性和有效性。二是权威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内部审计组织机构的地位的设置层次上。内部审计机构的组织地位和设置层次越高,权威性越大,内部审计的作用就发挥得越充分。内部审计的组织地位和作用的发挥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作用的扩大为内部审计赢得较高的组织地位创造了机会;另一方面组织地位的提高,独立性增强,又为内部审计人员卓有成效地履行其职责,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提供了条件。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机构模式的选择。借鉴国外经验,从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原则上看,在行政—经营管理系统设置审计机构,即在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是最为科学、有效的。内部审计机构,要向审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审计委员会成员由董事长、非执行董事、总审计和非公司董事(外聘)等组成。这种组织模式是现代企业制度下内审组织的最佳模式。其理由如下:首先,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董事会和经营管理机构是企业的主要领导机构,故在其领导下的内部审计机构能够较好体现它的相对独立性和权威性,从而为内审工作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这种双向负责、双轨报告,保持双重关系的组织形式,与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的《内部审计实务准则》的要求相一致。最后,这种内部审计组织机构模式,有利于保证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
3.内部审计应以经济效益审计为中心。传统的财务审计,主要是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进行审查、评价及报告。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则应该站在企业的立场上,为维护本企业正当的经济利益,以经济效益审计为工作的中心,着眼于挖掘企业利润的潜力,注重于对本企业经济活动的效率、效果进行审查和评价。
4.内部审计应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作为企业内部的一个管理职能部门,企业内部审计是企业管理机能的一部分。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多元化和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单纯的事后审计已不能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做出全面、科学、准确的评价。因此,内部审计要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使之贯穿于经营管理的全过程。首先,要对企业的计划、决策进行审计,包括审查决策所依据的资料、数据可靠性,审查决策有关保证措施的可行性和执行情况与结果。在企业经营决策过程中,内审机构应积极参与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对各方面进行经济技术分析和论证,提出自己的意见,作为企业的决策参考。项目上马后,要进行跟踪审计调查,对计划的实施、方案的落实,决策的执行,经济效益和工作效果进行分析。当经济活动结束后,内部审计应对计划决策的完成情况作全面、综合的审查、分析和评价,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改进意见。通过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有效降低企业项目建设中的消耗,挖掘企业的潜力,从而保证企业预期效益的实现。
5.突出战略审计和风险评估并开展质量审计。企业内部审计还应突出战略审计和风险评估。我国加入WTO后,企业正面临着经济转型和再创业的严峻考验,企业决策者由于种种原因,不可能确保决策正确,一旦出现投资决策、经营决策失误,会造成灾难性后果,所以迫切要求企业内部审计能够对企业组织管理的业务性质,产品与服务的销售市场、组织的市场形象、运行机制等战略决策提供咨询服务,从而确保企业能实现战略目标。
6.内部审计应做到规范化,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内部审计作为一种独立的职业存在,就应该有一套公认的职业规范,即把内部审计纳入规范化的轨道。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机构不再作为国家审计机关的附属机构对企业进行监督,而是企业内部管理自我约束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仅接受国家审计的业务指导和监督。因此,适合于国家机关的有关工作规范并不一定就适合于内部审计,而现代企业制度对内部审计又赋予了新的内容。内部审计在新的形势下,应有自己的职业规范。
企业内部审计制度是否真正地能为企业实现其最终的目标服务,不仅要有完善的内部审计标准作为内部审计人员的规范,更重要的是要有一批合格的、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除应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高度的责任心,还须有过硬的业务能力。要提高我国内部审计水平,应该从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人手。为此,应建立“注册内部审计师”资格考试制度。这种资格考试制度,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使内部审计机构真正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臂膀,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7.内部审计手段应向多元化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企业中的广泛运用,传统意义上的会计记录以及整个财务运作过程逐步实现无纸化,公司管理方式也因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运用而发生深刻的变革。为提高经济活动的分析、评价水平,可以购买或开发内部审计的软件,促使内部审计智能化;可以采用新的市场信息识别技术、经济活动的分析比较技术、经济效益的预测和风险预警防范技术,以及运用经济学模型和统计学原理的择优技术等,大力发展审计的服务职能。
3.内部审计应以经济效益审计为中心。传统的财务审计,主要是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进行审查、评价及报告。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则应该站在企业的立场上,为维护本企业正当的经济利益,以经济效益审计为工作的中心,着眼于挖掘企业利润的潜力,注重于对本企业经济活动的效率、效果进行审查和评价。
4.内部审计应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作为企业内部的一个管理职能部门,企业内部审计是企业管理机能的一部分。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多元化和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单纯的事后审计已不能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做出全面、科学、准确的评价。因此,内部审计要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使之贯穿于经营管理的全过程。首先,要对企业的计划、决策进行审计,包括审查决策所依据的资料、数据可靠性,审查决策有关保证措施的可行性和执行情况与结果。在企业经营决策过程中,内审机构应积极参与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对各方面进行经济技术分析和论证,提出自己的意见,作为企业的决策参考。项目上马后,要进行跟踪审计调查,对计划的实施、方案的落实,决策的执行,经济效益和工作效果进行分析。当经济活动结束后,内部审计应对计划决策的完成情况作全面、综合的审查、分析和评价,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改进意见。通过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有效降低企业项目建设中的消耗,挖掘企业的潜力,从而保证企业预期效益的实现。
5.突出战略审计和风险评估并开展质量审计。企业内部审计还应突出战略审计和风险评估。我国加入WTO后,企业正面临着经济转型和再创业的严峻考验,企业决策者由于种种原因,不可能确保决策正确,一旦出现投资决策、经营决策失误,会造成灾难性后果,所以迫切要求企业内部审计能够对企业组织管理的业务性质,产品与服务的销售市场、组织的市场形象、运行机制等战略决策提供咨询服务,从而确保企业能实现战略目标。
6.内部审计应做到规范化,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内部审计作为一种独立的职业存在,就应该有一套公认的职业规范,即把内部审计纳入规范化的轨道。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机构不再作为国家审计机关的附属机构对企业进行监督,而是企业内部管理自我约束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仅接受国家审计的业务指导和监督。因此,适合于国家机关的有关工作规范并不一定就适合于内部审计,而现代企业制度对内部审计又赋予了新的内容。内部审计在新的形势下,应有自己的职业规范。
企业内部审计制度是否真正地能为企业实现其最终的目标服务,不仅要有完善的内部审计标准作为内部审计人员的规范,更重要的是要有一批合格的、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除应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高度的责任心,还须有过硬的业务能力。要提高我国内部审计水平,应该从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人手。为此,应建立“注册内部审计师”资格考试制度。这种资格考试制度,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使内部审计机构真正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臂膀,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7.内部审计手段应向多元化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企业中的广泛运用,传统意义上的会计记录以及整个财务运作过程逐步实现无纸化,公司管理方式也因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运用而发生深刻的变革。为提高经济活动的分析、评价水平,可以购买或开发内部审计的软件,促使内部审计智能化;可以采用新的市场信息识别技术、经济活动的分析比较技术、经济效益的预测和风险预警防范技术,以及运用经济学模型和统计学原理的择优技术等,大力发展审计的服务职能。
投稿方式:
电话:029-85236482 15389037508 13759906902
咨询QQ:1281376279
网址: http://www.xinqilunwen.com/
电子投稿:xinqilunwen@163.com 注明“所投期刊”
论文关键词:内部审计;审计规范;经济效益
我国内部审计从产生到发展走过了近二十年的历程。进入21世纪后,我国内部审计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伴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日益深入,国有企业的深层次问题表现得越来越突出。如何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优化内部控制、促进企业资源的有效利用、避免舞弊和浪费,已成为当前全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尤其是最近两年上市公司层出不穷的舞弊案,更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建立一套完整的监督控制系统,才能有效解决舞弊、腐败和管理不当问题。在这一监督控制系统中,内部审计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一、企业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1.现代企业从制度的建立上需要内部审计。企业内部经营活动涉及各个方面和各个部门,采购、销售、基建工程、投融资、会计核算等经济业务,需要有效的控制制度来协调组织各部门之间的衔接。因此,内部审计是最好的选择。
2.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需要内部审计。企业制定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能否得到有效执行,必须有一个公正的评判部门,通过监督与检查促使这些内部控制得以顺利实施,这项工作由内部审计部门完成无疑是最合适的。
3.企业专项开支需要内部审计。企业的投资、基建、科研等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费用开支是否合理,手续是否规范,票据是否合法,是否有超预算支出等,都需要内部审计参与整个过程,对其进行监督控制,以保证这些专项开支经济合理,防止浪费。
4.企业的年度预算、决算需要内部审计。企业的年度预算是否科学、合理、实事求是,预算执行过程中是否严格执行国家和企业的各项规定、标准及定额,会计核算和报表编制是否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等,需要内部审计部门鉴证。
5.经营人员经济责任的划分需要内部审计。企业经营人员特别是中层以上领导人员,其管辖范围较宽,责任较大,不进行离任审计,会给继任者带来很多经营上的麻烦,这就需要内部审计人员对其在职期间的经营业绩及资产情况进行审计。
二、企业内部审计的优势
1.企业内部审计贴近管理,熟悉情况,容易发现管理上的漏洞。内部审计人员对本企业的目标、各部门的职责分工、企业内部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流程、生产经营情况等较为熟悉,而审计对象的相对团定性,又使其能动态地掌握被审单位的各种情况,及时、准确地判断高风险领域和重要事项,有针对性地进行审计,以发现管理上的漏洞。
2.企业内部审计时间、方法、方式灵活,成本较低,可提高审计效果和审计效益。内审人员能随时掌握企业大量内部信息,从而能减少资料收集、审前调查的工作量,项目的实施又可以融合在其他项目中进行,降低了审计成本,能从多角度、多环节发现线索,并灵活采用风险分析、控制评价、询问、实质性测试等多种方法,以提高审计的效果和效益。
3.企业内部审计提出的处理意见和建议操作性强,能从根本上改善企业管理。内部审计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时,能从企业的实际出发,将损失减少到最小,能从管理者的角度考虑如何改进管理方法,同时,还可以对落实意见和建议的情况进行后续审计,降低控制风险,防患于未然。
三、企业内部审计的局限性
1.企业利益与内部审计人员利益的一致性,降低了审计作用。当企业利益与个人利益一致时,内部审计人员为维护自身的利益,往往对不正当的企业行为采取默许的态度。如许多内部审计人员对企业通过变通给职工搞福利的行为不揭示、不处理;对企业加大成本费用、少计收入、偷漏税款等做法予以默认等。
2.复杂的人际关系,影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深入开展。内部审计人员在工作时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企业内部复杂的人际关系影响,有时会因内部关系而影响工作进程,特别是被审对象的职位、级别一般都比较高,出于各种考虑,内审人员往往在实施审计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从而降低了审计质量。
3.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有限,限制了审计工作的深入开展。内部审计和其他职能部门一样,一般都在管理层领导下工作,不可避免地会被领导意志所左右,加之内部政策的压力,内部审计在组织中的地位不明确等,使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受到了许多限制。
四、加强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思考
1.加强内部审计法规、制度建设,应尽快制定内部审计准则和工作规范。首先,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应尽快促使内部审计立法工作,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一系列内部审计法规和制度;其次,应根据我国国情,借鉴国外的经验,参照国际通行准则,如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的内部审计准则等,组织力量尽早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有中国特色的内部审计准则体系,同时建立一套健全的、适合我国国情的行之有效的内部审计管理体系,使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真正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早日实现法制化、规范化。
2.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内部审计机构。在现代企业制度中,公司制是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公司一般是根据权力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相互分离、相互制衡的原则,依据法律制定企业的章程,组建由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组成的公司组织机构。为了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内部审计制度,包括1.内部审计组织机构的设置原则。内部审计组织机构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基础,科学、有效的内部审计组织机构是内部审计发挥作用的关键。为了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企业在设置内部审计组织机构时应坚持两条原则:一是独立性原则。这是设立内部审计组织机构最重要的原则。在这个原则指导下,内部审计组织机构在组织人员、工作和经费等方面应独立于被审计单位,独立行使审计职权,不受股东、总经理、其他职能部门的干预,以体现审计的客观性、公正性和有效性。二是权威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内部审计组织机构的地位的设置层次上。内部审计机构的组织地位和设置层次越高,权威性越大,内部审计的作用就发挥得越充分。内部审计的组织地位和作用的发挥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作用的扩大为内部审计赢得较高的组织地位创造了机会;另一方面组织地位的提高,独立性增强,又为内部审计人员卓有成效地履行其职责,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提供了条件。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机构模式的选择。借鉴国外经验,从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原则上看,在行政—经营管理系统设置审计机构,即在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是最为科学、有效的。内部审计机构,要向审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审计委员会成员由董事长、非执行董事、总审计和非公司董事(外聘)等组成。这种组织模式是现代企业制度下内审组织的最佳模式。其理由如下:首先,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董事会和经营管理机构是企业的主要领导机构,故在其领导下的内部审计机构能够较好体现它的相对独立性和权威性,从而为内审工作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这种双向负责、双轨报告,保持双重关系的组织形式,与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的《内部审计实务准则》的要求相一致。最后,这种内部审计组织机构模式,有利于保证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
3.内部审计应以经济效益审计为中心。传统的财务审计,主要是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进行审查、评价及报告。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则应该站在企业的立场上,为维护本企业正当的经济利益,以经济效益审计为工作的中心,着眼于挖掘企业利润的潜力,注重于对本企业经济活动的效率、效果进行审查和评价。
4.内部审计应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作为企业内部的一个管理职能部门,企业内部审计是企业管理机能的一部分。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多元化和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单纯的事后审计已不能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做出全面、科学、准确的评价。因此,内部审计要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使之贯穿于经营管理的全过程。首先,要对企业的计划、决策进行审计,包括审查决策所依据的资料、数据可靠性,审查决策有关保证措施的可行性和执行情况与结果。在企业经营决策过程中,内审机构应积极参与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对各方面进行经济技术分析和论证,提出自己的意见,作为企业的决策参考。项目上马后,要进行跟踪审计调查,对计划的实施、方案的落实,决策的执行,经济效益和工作效果进行分析。当经济活动结束后,内部审计应对计划决策的完成情况作全面、综合的审查、分析和评价,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改进意见。通过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有效降低企业项目建设中的消耗,挖掘企业的潜力,从而保证企业预期效益的实现。
5.突出战略审计和风险评估并开展质量审计。企业内部审计还应突出战略审计和风险评估。我国加入WTO后,企业正面临着经济转型和再创业的严峻考验,企业决策者由于种种原因,不可能确保决策正确,一旦出现投资决策、经营决策失误,会造成灾难性后果,所以迫切要求企业内部审计能够对企业组织管理的业务性质,产品与服务的销售市场、组织的市场形象、运行机制等战略决策提供咨询服务,从而确保企业能实现战略目标。
6.内部审计应做到规范化,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内部审计作为一种独立的职业存在,就应该有一套公认的职业规范,即把内部审计纳入规范化的轨道。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机构不再作为国家审计机关的附属机构对企业进行监督,而是企业内部管理自我约束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仅接受国家审计的业务指导和监督。因此,适合于国家机关的有关工作规范并不一定就适合于内部审计,而现代企业制度对内部审计又赋予了新的内容。内部审计在新的形势下,应有自己的职业规范。
企业内部审计制度是否真正地能为企业实现其最终的目标服务,不仅要有完善的内部审计标准作为内部审计人员的规范,更重要的是要有一批合格的、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除应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高度的责任心,还须有过硬的业务能力。要提高我国内部审计水平,应该从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人手。为此,应建立“注册内部审计师”资格考试制度。这种资格考试制度,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使内部审计机构真正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臂膀,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7.内部审计手段应向多元化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企业中的广泛运用,传统意义上的会计记录以及整个财务运作过程逐步实现无纸化,公司管理方式也因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运用而发生深刻的变革。为提高经济活动的分析、评价水平,可以购买或开发内部审计的软件,促使内部审计智能化;可以采用新的市场信息识别技术、经济活动的分析比较技术、经济效益的预测和风险预警防范技术,以及运用经济学模型和统计学原理的择优技术等,大力发展审计的服务职能。
3.内部审计应以经济效益审计为中心。传统的财务审计,主要是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进行审查、评价及报告。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则应该站在企业的立场上,为维护本企业正当的经济利益,以经济效益审计为工作的中心,着眼于挖掘企业利润的潜力,注重于对本企业经济活动的效率、效果进行审查和评价。
4.内部审计应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作为企业内部的一个管理职能部门,企业内部审计是企业管理机能的一部分。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多元化和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单纯的事后审计已不能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做出全面、科学、准确的评价。因此,内部审计要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使之贯穿于经营管理的全过程。首先,要对企业的计划、决策进行审计,包括审查决策所依据的资料、数据可靠性,审查决策有关保证措施的可行性和执行情况与结果。在企业经营决策过程中,内审机构应积极参与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对各方面进行经济技术分析和论证,提出自己的意见,作为企业的决策参考。项目上马后,要进行跟踪审计调查,对计划的实施、方案的落实,决策的执行,经济效益和工作效果进行分析。当经济活动结束后,内部审计应对计划决策的完成情况作全面、综合的审查、分析和评价,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改进意见。通过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有效降低企业项目建设中的消耗,挖掘企业的潜力,从而保证企业预期效益的实现。
5.突出战略审计和风险评估并开展质量审计。企业内部审计还应突出战略审计和风险评估。我国加入WTO后,企业正面临着经济转型和再创业的严峻考验,企业决策者由于种种原因,不可能确保决策正确,一旦出现投资决策、经营决策失误,会造成灾难性后果,所以迫切要求企业内部审计能够对企业组织管理的业务性质,产品与服务的销售市场、组织的市场形象、运行机制等战略决策提供咨询服务,从而确保企业能实现战略目标。
6.内部审计应做到规范化,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内部审计作为一种独立的职业存在,就应该有一套公认的职业规范,即把内部审计纳入规范化的轨道。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机构不再作为国家审计机关的附属机构对企业进行监督,而是企业内部管理自我约束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仅接受国家审计的业务指导和监督。因此,适合于国家机关的有关工作规范并不一定就适合于内部审计,而现代企业制度对内部审计又赋予了新的内容。内部审计在新的形势下,应有自己的职业规范。
企业内部审计制度是否真正地能为企业实现其最终的目标服务,不仅要有完善的内部审计标准作为内部审计人员的规范,更重要的是要有一批合格的、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除应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高度的责任心,还须有过硬的业务能力。要提高我国内部审计水平,应该从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人手。为此,应建立“注册内部审计师”资格考试制度。这种资格考试制度,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使内部审计机构真正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臂膀,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7.内部审计手段应向多元化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企业中的广泛运用,传统意义上的会计记录以及整个财务运作过程逐步实现无纸化,公司管理方式也因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运用而发生深刻的变革。为提高经济活动的分析、评价水平,可以购买或开发内部审计的软件,促使内部审计智能化;可以采用新的市场信息识别技术、经济活动的分析比较技术、经济效益的预测和风险预警防范技术,以及运用经济学模型和统计学原理的择优技术等,大力发展审计的服务职能。
投稿方式:
电话:029-85236482 15389037508 13759906902
咨询QQ:1281376279
网址: http://www.xinqilunwen.com/
电子投稿:xinqilunwen@163.com 注明“所投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