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领域研究
摘要:当前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形势不容乐观,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针对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只有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有效的措施,才能使我们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步入全新的发展轨道。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0理健康;主要问题;对策分析
1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指大学生对自我,对客观世界认识和把握有正确的心态,体现出较高的自我调控能力,没有人格缺陷和障碍,具体表现在具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正确的自我观念与认识评价他人的能力,心理与行为和谐统一等方面。
关于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历来有不同的看法。参照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米特尔曼列举的十条心理健康标准,根据目前青年大学生的身理特点和社会发展对青年学生的特殊要求,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六条:(1)健康的情绪;(2)和谐的人际关系;(3)良好的自我意识;(4)个人与社会的协调一致;(5)完整统一的人格;(6)善于适应环境。
2 当前高校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
(1)因环境应激而产生的心理压力。进入大学,由于学校环境的变迁,学习的任务、内容、方法,甚至生活习惯的改变,过去的自我往往会受到冲击,加之新的自我位置无法摆放,部分同学不能很快、很好地适应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使他们本应美好的大学生活变得不堪忍受,因此产生烦躁、茫然、不安、苦闷、焦虑、心理压力大、失落和孤独等不良情绪。
(2)因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矛盾而导致的心理冲突。能够顺利考入大学的学生在他们的中学时代大多都是比较优秀的,但上大学后,当理想和现实发生矛盾的时候,他们便因缺失或不能做到正确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接纳,对自身的优缺点和实际情况认识不足,加之大部分学生一般都是从家门到校门,很少接触社会,因此不能将理想与现实很好地结合起来,两者的冲突就在所难免。
(3)因自尊心与自卑感之间的矛盾而产生的心理冲突。进入大学后,许多大学生发现强手如林,尤其是学习、社交、文体等方面显露出某些不足时,有些大学生就会怀疑自己,产生自卑心理。一些学生由于家境贫寒总想以优异的学习成绩来显示自己的才能,但由于过分紧张的学习和沉重的经济压力使他们产生了胆子小、信心不足、人际关系冷漠等情绪状态。
(4)因感情脆弱而产生的情绪情感障碍。大学生的心理、心理发育机制渐趋成熟,但在恋爱与性的问题上缺乏健康科学的认识和态度,难免出现知识和行为偏差,考虑问题往往简单片面,一旦在恋爱中遇到挫折、爱情中断或破裂,情绪就会一落千丈,使他们在自我评价、交往、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受到打击干扰,就会产生苦闷、痛苦、失落、抑郁甚至会产生报复或绝望的心理。
(5)因人际关系不和谐而产生的心理恐惧感。在大学阶段,个体独立地步入了准社会的交际圈,大学生们尝试人际交往,并试图发展这方面的能力,为将来进入成人社会做准备。大学生中以独生子女居多,他们有强烈的交往需要,然而由于缺乏生活锻炼和独立生活能力更因交际能力的孱弱,在这一过程中,部分学生会遭受挫折,或表现为自我否定而陷入苦闷和焦虑,或企图对抗而陷入困境,产生害羞、恐惧、自卑等自我否定的情绪表现,并由此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出现交往障碍。
(6)因严峻的就业形势而引发的心理隐患。近年来。由于高校不断扩招,大学生人数增多,给大学生就业带来困难。加之大多数企事业单位结构调整,本身就有一些下岗职工等安排,这无疑给大学生就业增加了新的困难。加之,在我们的就业过程中,由于制度不完善,人为因素干扰太多,导致他们在严峻的形势面前心理压力骤增,出现不安定的心理隐患。
3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对策分析
(1)齐抓共管,确立多元参与的思想观念。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事,也是整个学校的事。因此,高校领导要从全局出发,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等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硬件和软件的投入;学科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对学生进行发展心理能力的心理训练,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教育学生、指导学生,防止形式化倾向。
(z)准确把握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定位。心理健康教育要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但不能简单地将二者相加。一方面不能抹杀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特殊作用;另一方面又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当作“万金油”,过分夸大它的作。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在经济体制转轨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以激励大学生进取精神,提高他们的学习、工作积极性,但社会上的不良思想意识,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同时也会带来负面影响,如果他们忽视学习和道德修养,将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心理素质、人格培养,他们不能正确地面对各种现实的问题,崇尚自我、鼠目寸光,对心理造成严重的障碍。客观形势要求高校必须把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训练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必须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责任感。
(3)加强对大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应包括做人、做事和做学问三个方面。也就是说素质教育不仅着眼于知识与专业能力的获得,还要着力于全面人格的培养。在学校课程设置上,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堂,纳入学分管理;在学生评价方面,率先破除只重成绩、忽视其它各方面素质的评价体系,体现以德为首的教育体系;在教育手段方面,要利用多种现代化手段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足高质量地培养大学生的基本素质。以形成集真、善、美为一体的人格,努力学习、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基本素质和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大学生。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有利于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因此,学校应该花气力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改善学生的适应能力,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其个性,培养学生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和具备较高的审美能力。
(5)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健康咨询的作用。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要为心理健康咨询创造条件;应成立心理咨询机构,配置心理咨询人员,完善各种服务设施,建立接待制度,完善各种信息服务网络,发挥学生管理干部队伍和学生干部队伍在心理咨询中的作用,发现心理问题特别是心理危机的学生要早报告、早干预。帮助学生处理好学习、人际关系、家庭生活、恋爱、身体健康、求职等方面产生的心理矛盾,减少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帮助学生正确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
(6)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素质教育辅助活动。通过给学生开办讲座的形式,告诉青年大学生心理上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心理疾病以及预防和矫正方法;通过墙报、广播、电视、报纸、宣传册等多种形式的媒体和手段,广泛开展知识宣传,普及心理卫生常识。要让学生初步了解自己的心理,学会各种生活机能,即分析和解决问题、应对挫折、表达思维和情绪的能力,以及学会各种心理求助的能力。
(7)大力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课题的理论研究。要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应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素质发展的规律进行系统研究,根据不同年级、不同群体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方面的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如:对新生进行生活、学习环境适应性方面的调查;对大二、三年级学生要关心他们在适应环境后学习和交往中出现的问题;对大四学生则应重点放在适应社会、加强对未来职业适应方面的问题上。对男、女生则放在男生性格比较坚强、冲动等心理特点,女生则相对温和、性格内向等心理特点上。
此外,还要发扬合作精神,不断扩大校与校之间、系与系之间的字术交流,在互助互补中,大力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朝着系统化、科学化、整体化和规范化的方向迈进。
(8)努力建设高素质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施教育的这支队伍的素质,尽管高等学校开展此项教育和咨询工作已有十多年的历史,但这项工作还远远不能适应高等教育飞速发展的客观形势,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学生日益增长的心理需要。各高校应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加强对专、兼、聘职教师进行请进来、走出去的长短期培训,增强他们的责任感、服务意识和接受掌握新观念、新方法与技巧的自觉性,提高他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并以案例分析会、沙龙等形式,组织教师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启发、互相促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兼结合,功能互补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步走向健康轨道。
参考文献
[1]董广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应用[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 [2]孔燕,江立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
[3]潘玉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投稿方式:
电话:029-85236482 15389037508 13759906902
咨询QQ:1281376279 ;396937212
网址:http://www.xinqilunwen.com/
电子投稿:xinqilunwen@163.com 注明“所投期刊”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0理健康;主要问题;对策分析
1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指大学生对自我,对客观世界认识和把握有正确的心态,体现出较高的自我调控能力,没有人格缺陷和障碍,具体表现在具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正确的自我观念与认识评价他人的能力,心理与行为和谐统一等方面。
关于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历来有不同的看法。参照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米特尔曼列举的十条心理健康标准,根据目前青年大学生的身理特点和社会发展对青年学生的特殊要求,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六条:(1)健康的情绪;(2)和谐的人际关系;(3)良好的自我意识;(4)个人与社会的协调一致;(5)完整统一的人格;(6)善于适应环境。
2 当前高校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
(1)因环境应激而产生的心理压力。进入大学,由于学校环境的变迁,学习的任务、内容、方法,甚至生活习惯的改变,过去的自我往往会受到冲击,加之新的自我位置无法摆放,部分同学不能很快、很好地适应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使他们本应美好的大学生活变得不堪忍受,因此产生烦躁、茫然、不安、苦闷、焦虑、心理压力大、失落和孤独等不良情绪。
(2)因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矛盾而导致的心理冲突。能够顺利考入大学的学生在他们的中学时代大多都是比较优秀的,但上大学后,当理想和现实发生矛盾的时候,他们便因缺失或不能做到正确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接纳,对自身的优缺点和实际情况认识不足,加之大部分学生一般都是从家门到校门,很少接触社会,因此不能将理想与现实很好地结合起来,两者的冲突就在所难免。
(3)因自尊心与自卑感之间的矛盾而产生的心理冲突。进入大学后,许多大学生发现强手如林,尤其是学习、社交、文体等方面显露出某些不足时,有些大学生就会怀疑自己,产生自卑心理。一些学生由于家境贫寒总想以优异的学习成绩来显示自己的才能,但由于过分紧张的学习和沉重的经济压力使他们产生了胆子小、信心不足、人际关系冷漠等情绪状态。
(4)因感情脆弱而产生的情绪情感障碍。大学生的心理、心理发育机制渐趋成熟,但在恋爱与性的问题上缺乏健康科学的认识和态度,难免出现知识和行为偏差,考虑问题往往简单片面,一旦在恋爱中遇到挫折、爱情中断或破裂,情绪就会一落千丈,使他们在自我评价、交往、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受到打击干扰,就会产生苦闷、痛苦、失落、抑郁甚至会产生报复或绝望的心理。
(5)因人际关系不和谐而产生的心理恐惧感。在大学阶段,个体独立地步入了准社会的交际圈,大学生们尝试人际交往,并试图发展这方面的能力,为将来进入成人社会做准备。大学生中以独生子女居多,他们有强烈的交往需要,然而由于缺乏生活锻炼和独立生活能力更因交际能力的孱弱,在这一过程中,部分学生会遭受挫折,或表现为自我否定而陷入苦闷和焦虑,或企图对抗而陷入困境,产生害羞、恐惧、自卑等自我否定的情绪表现,并由此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出现交往障碍。
(6)因严峻的就业形势而引发的心理隐患。近年来。由于高校不断扩招,大学生人数增多,给大学生就业带来困难。加之大多数企事业单位结构调整,本身就有一些下岗职工等安排,这无疑给大学生就业增加了新的困难。加之,在我们的就业过程中,由于制度不完善,人为因素干扰太多,导致他们在严峻的形势面前心理压力骤增,出现不安定的心理隐患。
3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对策分析
(1)齐抓共管,确立多元参与的思想观念。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事,也是整个学校的事。因此,高校领导要从全局出发,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等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硬件和软件的投入;学科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对学生进行发展心理能力的心理训练,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教育学生、指导学生,防止形式化倾向。
(z)准确把握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定位。心理健康教育要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但不能简单地将二者相加。一方面不能抹杀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特殊作用;另一方面又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当作“万金油”,过分夸大它的作。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在经济体制转轨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以激励大学生进取精神,提高他们的学习、工作积极性,但社会上的不良思想意识,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同时也会带来负面影响,如果他们忽视学习和道德修养,将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心理素质、人格培养,他们不能正确地面对各种现实的问题,崇尚自我、鼠目寸光,对心理造成严重的障碍。客观形势要求高校必须把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训练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必须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责任感。
(3)加强对大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应包括做人、做事和做学问三个方面。也就是说素质教育不仅着眼于知识与专业能力的获得,还要着力于全面人格的培养。在学校课程设置上,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堂,纳入学分管理;在学生评价方面,率先破除只重成绩、忽视其它各方面素质的评价体系,体现以德为首的教育体系;在教育手段方面,要利用多种现代化手段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足高质量地培养大学生的基本素质。以形成集真、善、美为一体的人格,努力学习、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基本素质和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大学生。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有利于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因此,学校应该花气力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改善学生的适应能力,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其个性,培养学生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和具备较高的审美能力。
(5)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健康咨询的作用。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要为心理健康咨询创造条件;应成立心理咨询机构,配置心理咨询人员,完善各种服务设施,建立接待制度,完善各种信息服务网络,发挥学生管理干部队伍和学生干部队伍在心理咨询中的作用,发现心理问题特别是心理危机的学生要早报告、早干预。帮助学生处理好学习、人际关系、家庭生活、恋爱、身体健康、求职等方面产生的心理矛盾,减少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帮助学生正确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
(6)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素质教育辅助活动。通过给学生开办讲座的形式,告诉青年大学生心理上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心理疾病以及预防和矫正方法;通过墙报、广播、电视、报纸、宣传册等多种形式的媒体和手段,广泛开展知识宣传,普及心理卫生常识。要让学生初步了解自己的心理,学会各种生活机能,即分析和解决问题、应对挫折、表达思维和情绪的能力,以及学会各种心理求助的能力。
(7)大力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课题的理论研究。要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应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素质发展的规律进行系统研究,根据不同年级、不同群体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方面的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如:对新生进行生活、学习环境适应性方面的调查;对大二、三年级学生要关心他们在适应环境后学习和交往中出现的问题;对大四学生则应重点放在适应社会、加强对未来职业适应方面的问题上。对男、女生则放在男生性格比较坚强、冲动等心理特点,女生则相对温和、性格内向等心理特点上。
此外,还要发扬合作精神,不断扩大校与校之间、系与系之间的字术交流,在互助互补中,大力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朝着系统化、科学化、整体化和规范化的方向迈进。
(8)努力建设高素质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施教育的这支队伍的素质,尽管高等学校开展此项教育和咨询工作已有十多年的历史,但这项工作还远远不能适应高等教育飞速发展的客观形势,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学生日益增长的心理需要。各高校应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加强对专、兼、聘职教师进行请进来、走出去的长短期培训,增强他们的责任感、服务意识和接受掌握新观念、新方法与技巧的自觉性,提高他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并以案例分析会、沙龙等形式,组织教师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启发、互相促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兼结合,功能互补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步走向健康轨道。
参考文献
[1]董广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应用[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 [2]孔燕,江立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
[3]潘玉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投稿方式:
电话:029-85236482 15389037508 13759906902
咨询QQ:1281376279 ;396937212
网址:http://www.xinqilunwen.com/
电子投稿:xinqilunwen@163.com 注明“所投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