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力资本在职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知识经济的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都需要一批高素质的农民队伍,人才的素质需要通过培训来提高,然而在农村人力资本在职培训中还存在观念落后、培训内容单一、培训时间不灵活、有效的监督机制和就业保障体系缺乏等诸多因素需要解决。
关键词:农村人力资本 在职培训 农民工
0 引言
农民工是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是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政治控制的松动,农民逐渐摆脱土地对他们的束缚,开始从事非农产业。进入90年代,农民工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由于制度供给不能及时满足规范农民工的制度需求,农民工现象逐渐演化发展为农民工问题。实践证明,职业培训具有显著提高劳动者择业能力和工资水平的作用,据统计,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农民工比未受过培训的工资水平高出20%,就业率提高数倍[1],全力以赴的做好农村人力资本在职培训问题是解决农民工就业的有效途径。
1 农村人力资本在职培训中存在问题分析
1.1 培训观念上认识不到位 从政府来看,有些地方对培训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些地方的领导和部门对培训工作仅停留在口头上,落不到实处,即使培训了过程中存在走过场的现象,使培训流于形式,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从用人单位来看,农民文化、技能水平起点低,对其所进行的培训中必然包括大量的通用性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这是一种企业不能独享而受训者获益极大的培训方式,在劳动者流动的条件下,还会给培训企业带来培训投资流失、增强竞争对手实力、“为他人做嫁衣”的风险,用人单位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使其在培训方面不愿有较多的投入;从农民工自身来看,受自给自足自然经济思想束缚,较少考虑长远的发展,学习愿望不足。在调查中发现:参加过培训的农民工中自费的占26.8%,免费的占73.2%,没参加过培训的农民工中有80%的不愿意参加无薪水的培训,即使是免费培训,他们也认为是浪费时间,耽误了赚钱[2]。文化水平和技术的不足使他们形成“出大力就有饭吃,培训与我无关”的观念,只能从事一些劳动强度大、技术含量低、脏、重、累、苦的工作,使其在自身培训问题上缺少主观自愿性。
1.2 培训内容单一 培训内容多侧重技能培训,包括机械加工、制造、维修、种植、建筑、装修、餐饮、服务、家政、美容美发等项目的培训,涉及提高农民工素质的法律法规常识、城市文明常识、心理健康知识辅导以及社会、文化、艺术等人文素质的培训很少。农民工在城市的生存本领虽然得到了加强,但就个人综合素质而言,仍然难以融入城市社会,更谈不上农民工进行自主创业所需的管理知识的培养。
1.3 培训时间不灵活而且较短 部分农民确实有参加培训的意愿和需求,但由于不能灵活自主选择培训时间错过培训机会,没能参加培训。目前,对农民工的免费短期培训时间在2~3个月,像厨师、缝纫、车工、焊工这类专业,两三个月的培训确实难以熟练掌握,导致部分农民工不愿参加培训[3][4]。
1.4 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和就业保障体系 对农村劳动力培训没有一套系统的监督机制,多数地方政府只是把培训费往下拨付,没有跟踪检查培训效果、考核培训工作成效。由于监管不力,有的培训学校(点)存在学时不足、学员流失、有少数冒名顶替现象等问题。更有甚者,一些不负责任的培训机构和人员钻政策的空子,挪用资金,搞假培训,编造名册,骗取国家的补助金。虽然有些农民工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培训,但由于就业信息不畅等诸多原因使得有些经过培训的农民工找工作仍很难。
2 解决农村人力资本在职培训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2.1 转变观念,提高对农民工培训工作的认识 政府应结合本地实际制定计划,确定各阶段的目标、任务和工作进度,明确各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细化政策措施,还要研究解决培训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编制培训计划,落实扶持政策,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培训工作;企业应该转变观念,不要只从短期利益出发还应看到进行培训所带来的长期效益,应该将员工的技能培训和企业文化培训相结合,通过企业文化的培训增强员工的忠诚度,通过技能培训增强企业人力资源的素质,使企业不但拥有较固定的高素质的人员队伍,而且可以降低由于人员的频繁流动所产生的成本;农民工应该克服自卑心理,认识到自己是我国产业大军中的一支重要力量,自己和城市工区别是我国现有的户籍制度所造成的,随着户籍制度的改革这一区别也将消失,但要想在城市中生存下去,要想有一个很好的生活,就必须通过培训,提高了自身的素质,才能赚到更多的钱,现在暂时的“损失”,培训后随着技能的提高、就业面的扩大,会得到更多的补偿[3]。
2.2 培训内容多样化、实用化 培训的内容除了技术项目的培训外,还要加强农民工法律法规、安全生产、职业道德规范、心理健康教育、城市文明等内容的培训,使他们真正融入到城市生活中去。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和层次进行“因人施教”。对知识文化水平稍高的农民工进行一些难度较大、要求稍高、精密技术工种和经营管理方面的系统培训。对知识文化水平中等的农民工,进行一些有一定技术难度的、要求不太高的技术工种和规范化管理操作方面的系统培训,使农民工由纯体力型向体力技能型转变。对少数知识文化水平偏低,没有稳定收入的农民工进行一些难度不大、要求较低、容易操作的技术工种培训。另外,现代化农业的发展也需要一大批有较高农业技能的新型农民。在培训中也应加强科学的种养殖技术知识普及等。
2.3 采用灵活多样的培训时间 针对农民工行业的分散性、流动性、季节性的特点,一是采取课上授课和课下自学结合,长训和短训结合的办法,分阶段授课,实行弹性学制,方便农民工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培训学校通过考核将其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认定为学分,学校可以将这类学分折算成接受本校学习的学历学分,凡参加培训的农民工只要累计达到所需学时,或完成各个阶段的教学要求即可颁发证书;二是设置流动课堂,把课堂开在工地、车间,以“零距离”教学实现 “零距离”就业;三是传统教学和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制作教学光盘,使农民工在业余时间自学、自用、自我提高[4]。
2.4 建立教学监督体系和完善的就业保障体系 成立专门的监管部门,坚持教学检查,采取各种手段监控教学质量。培训机构要度重视培训质量,选派具有丰富培训经验的教师担任授课任务。对于农民工培训,最重要的是就业安置,一是建立面向农民工的就业服务机构和信息管理平台。有专门的队伍和平台对农民工进行职业介绍、就业培训指引,实行注册登记,不分户籍,免费安置就业。二是建立职业指导体系。开设就业形势与政策、劳务输出、安全生产、权益保护、高新技术、优秀农民工报告会等专题讲座,提高农民工的就业竞争意识和能力。三是在全社会营造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良好氛围。树立典型,搞好示范,以点带面,表彰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心农民工转移培训工作,形成更广泛的社会认同。
参考文献:
[1]张臻.加强农民工培训与开发的思考[J].宏观管理.2008(12).
[2]国家统计局网站.2008年陕西农民工监测调研报告[Z].2009.
[3]农业部,劳动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建设部,则政部.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Z].
[4]张凤林.人力资本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6.
投稿方式:
电话:029-85236482 13759906902
咨询QQ:1281376279;396937212
网址:http://www.xinqilunwen.com/
电子投稿:xinqilunwen@163.com 注明“所投期刊”
关键词:农村人力资本 在职培训 农民工
0 引言
农民工是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是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政治控制的松动,农民逐渐摆脱土地对他们的束缚,开始从事非农产业。进入90年代,农民工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由于制度供给不能及时满足规范农民工的制度需求,农民工现象逐渐演化发展为农民工问题。实践证明,职业培训具有显著提高劳动者择业能力和工资水平的作用,据统计,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农民工比未受过培训的工资水平高出20%,就业率提高数倍[1],全力以赴的做好农村人力资本在职培训问题是解决农民工就业的有效途径。
1 农村人力资本在职培训中存在问题分析
1.1 培训观念上认识不到位 从政府来看,有些地方对培训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些地方的领导和部门对培训工作仅停留在口头上,落不到实处,即使培训了过程中存在走过场的现象,使培训流于形式,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从用人单位来看,农民文化、技能水平起点低,对其所进行的培训中必然包括大量的通用性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这是一种企业不能独享而受训者获益极大的培训方式,在劳动者流动的条件下,还会给培训企业带来培训投资流失、增强竞争对手实力、“为他人做嫁衣”的风险,用人单位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使其在培训方面不愿有较多的投入;从农民工自身来看,受自给自足自然经济思想束缚,较少考虑长远的发展,学习愿望不足。在调查中发现:参加过培训的农民工中自费的占26.8%,免费的占73.2%,没参加过培训的农民工中有80%的不愿意参加无薪水的培训,即使是免费培训,他们也认为是浪费时间,耽误了赚钱[2]。文化水平和技术的不足使他们形成“出大力就有饭吃,培训与我无关”的观念,只能从事一些劳动强度大、技术含量低、脏、重、累、苦的工作,使其在自身培训问题上缺少主观自愿性。
1.2 培训内容单一 培训内容多侧重技能培训,包括机械加工、制造、维修、种植、建筑、装修、餐饮、服务、家政、美容美发等项目的培训,涉及提高农民工素质的法律法规常识、城市文明常识、心理健康知识辅导以及社会、文化、艺术等人文素质的培训很少。农民工在城市的生存本领虽然得到了加强,但就个人综合素质而言,仍然难以融入城市社会,更谈不上农民工进行自主创业所需的管理知识的培养。
1.3 培训时间不灵活而且较短 部分农民确实有参加培训的意愿和需求,但由于不能灵活自主选择培训时间错过培训机会,没能参加培训。目前,对农民工的免费短期培训时间在2~3个月,像厨师、缝纫、车工、焊工这类专业,两三个月的培训确实难以熟练掌握,导致部分农民工不愿参加培训[3][4]。
1.4 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和就业保障体系 对农村劳动力培训没有一套系统的监督机制,多数地方政府只是把培训费往下拨付,没有跟踪检查培训效果、考核培训工作成效。由于监管不力,有的培训学校(点)存在学时不足、学员流失、有少数冒名顶替现象等问题。更有甚者,一些不负责任的培训机构和人员钻政策的空子,挪用资金,搞假培训,编造名册,骗取国家的补助金。虽然有些农民工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培训,但由于就业信息不畅等诸多原因使得有些经过培训的农民工找工作仍很难。
2 解决农村人力资本在职培训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2.1 转变观念,提高对农民工培训工作的认识 政府应结合本地实际制定计划,确定各阶段的目标、任务和工作进度,明确各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细化政策措施,还要研究解决培训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编制培训计划,落实扶持政策,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培训工作;企业应该转变观念,不要只从短期利益出发还应看到进行培训所带来的长期效益,应该将员工的技能培训和企业文化培训相结合,通过企业文化的培训增强员工的忠诚度,通过技能培训增强企业人力资源的素质,使企业不但拥有较固定的高素质的人员队伍,而且可以降低由于人员的频繁流动所产生的成本;农民工应该克服自卑心理,认识到自己是我国产业大军中的一支重要力量,自己和城市工区别是我国现有的户籍制度所造成的,随着户籍制度的改革这一区别也将消失,但要想在城市中生存下去,要想有一个很好的生活,就必须通过培训,提高了自身的素质,才能赚到更多的钱,现在暂时的“损失”,培训后随着技能的提高、就业面的扩大,会得到更多的补偿[3]。
2.2 培训内容多样化、实用化 培训的内容除了技术项目的培训外,还要加强农民工法律法规、安全生产、职业道德规范、心理健康教育、城市文明等内容的培训,使他们真正融入到城市生活中去。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和层次进行“因人施教”。对知识文化水平稍高的农民工进行一些难度较大、要求稍高、精密技术工种和经营管理方面的系统培训。对知识文化水平中等的农民工,进行一些有一定技术难度的、要求不太高的技术工种和规范化管理操作方面的系统培训,使农民工由纯体力型向体力技能型转变。对少数知识文化水平偏低,没有稳定收入的农民工进行一些难度不大、要求较低、容易操作的技术工种培训。另外,现代化农业的发展也需要一大批有较高农业技能的新型农民。在培训中也应加强科学的种养殖技术知识普及等。
2.3 采用灵活多样的培训时间 针对农民工行业的分散性、流动性、季节性的特点,一是采取课上授课和课下自学结合,长训和短训结合的办法,分阶段授课,实行弹性学制,方便农民工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培训学校通过考核将其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认定为学分,学校可以将这类学分折算成接受本校学习的学历学分,凡参加培训的农民工只要累计达到所需学时,或完成各个阶段的教学要求即可颁发证书;二是设置流动课堂,把课堂开在工地、车间,以“零距离”教学实现 “零距离”就业;三是传统教学和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制作教学光盘,使农民工在业余时间自学、自用、自我提高[4]。
2.4 建立教学监督体系和完善的就业保障体系 成立专门的监管部门,坚持教学检查,采取各种手段监控教学质量。培训机构要度重视培训质量,选派具有丰富培训经验的教师担任授课任务。对于农民工培训,最重要的是就业安置,一是建立面向农民工的就业服务机构和信息管理平台。有专门的队伍和平台对农民工进行职业介绍、就业培训指引,实行注册登记,不分户籍,免费安置就业。二是建立职业指导体系。开设就业形势与政策、劳务输出、安全生产、权益保护、高新技术、优秀农民工报告会等专题讲座,提高农民工的就业竞争意识和能力。三是在全社会营造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良好氛围。树立典型,搞好示范,以点带面,表彰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心农民工转移培训工作,形成更广泛的社会认同。
参考文献:
[1]张臻.加强农民工培训与开发的思考[J].宏观管理.2008(12).
[2]国家统计局网站.2008年陕西农民工监测调研报告[Z].2009.
[3]农业部,劳动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建设部,则政部.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Z].
[4]张凤林.人力资本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6.
投稿方式:
电话:029-85236482 13759906902
咨询QQ:1281376279;396937212
网址:http://www.xinqilunwen.com/
电子投稿:xinqilunwen@163.com 注明“所投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