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主城排水三级管网实施效果与问题分析
【摘 要】介绍了重庆市主城三级排水管网改造建设背景和必要性,三级排水管网改造建设的实施情况,取得的成果,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下一阶段管网改造的建议。
【关键词】排水管网 实施情况 问题与建议
一、主城排水工程三级管网改造建设项目实施背景
重庆市主城排水工程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主要包括主城区21个主排水流域范围内的污水管道系统和7座污水处理厂。其中鸡冠石污水处理厂和唐家沱污水处理厂以及沿长江、嘉陵江两江四岸敷设的ABCD四条污水截流一级干管(即“两厂四线”工程)和接入一级干管的各次级污水管网主要服务于主城核心区的13个排水流域是主城排水工程建设的重点。
鸡冠石污水处理厂和唐家沱污水处理厂已经建成投入运行,配套的污水一级干管和二级干管的竣工,对沿岸191.04米标高以下的合流排放口进行了截流。将主城区大量污水收集进入两个现代化的污水处理厂,极大缓解了污水对两江的严重污染。
一二级管网解决了雨污混合水收集问题,但还存在下述问题:由于污水管道是对沿江400多个合流排放口的污水进行截流。雨季时,雨污混合水溢流进入两江,影响两江水质;雨污混合水有机物浓度负荷达不到预期浓度,影响处理效果;污水一级干管按完全分流制污水进行设计,而不是按合流管渠进行设计,雨季时,雨污混合水大大超过一级干管和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能力。
要从根本上解决以上问题,最终还需完善建设次级污水管线(即三级管网),将污水从雨污混合水中分离出来。在《重庆市主城排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明确了“修建污水截流干管和污水处理厂作为启动主城排水工程建设的第一步,通过逐步完善上游污水管网的建设来逐步完善重庆市主城区排水工程的建设,以改善三峡库尾水环境”。
鉴于污水处理厂及一二级干管的竣工和运行,污水三级管网建设的紧迫性更加突出。因此,重庆市政府启动了三级管网的改造建设工作。
二、三级管网改造建设实施情况
(一)改造的原则:
1.合理划分排水流域,统一设计,分期实施,远近期兼顾。
2.“新帐不欠,旧账逐年还”
对建成区的三级管网逐步进行改造,用5年的时间还清旧账。对规划区的三级管网建设,由建设业主按规划的要求同步实施,切实做到新帐不欠。
3.市、区分级负责建设资金
由市财政负责三级管网改造建设的工作经费、勘察费用、设计费用(规划、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主城各区按照各自改造建设任务负责相应的工程建设费用。
4.实行政府目标考核和以奖代补
市政府对主城各区的三级管网改造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实行年度考核;同时,市政府每年按工程量完成情况,从市财政中安排部分资金,采取以奖代补方式给予补助。
(二)实施情况
从2003年开始三级管网改造建设的准备工作。截止2010年底,主城“两厂四线”服务范围内,污水三级管网改造建设竣工500公里。三级管网通过57个接入井进入一二级主干网,与主城排水一、二级管网形成了一个系统。一、二、三级污水管网形成了污水排放系统的骨干网。三级管网的形成,为下一步污水就近接入创造了条件。
三级管网的改造和建设取得的成果还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大范围的污水管网改造,政府各部门(包括规划、建设、维护管理等部门)对污水排放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通过政府的大力宣传,市民逐步了解雨污水分流,对于保护水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雨污水分流的理念逐渐被大家接受。
大范围的三级管网改造建设,市政部门和勘察单位紧密配合,做了大量的前期调查工作,摸清了所改造区域的现存排水管网,取得了宝贵的勘察成果。通过对成果的整理,使得整个排水管网的坐标、标高、管径、材质等数据全部电子化、信息化、系统化,为以后的维护和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三级管网的改造,培养和锻炼了大批排水专业技术人员。各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通过大量的工程实践,积累了山地城市污水管网改造的宝贵经验。一大批年轻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实践中成长起来,为水污染防治储备了人才。在实践中,一些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得到了推广和应用。如非开挖的施工工艺在主城排水施工中得到了普遍应用。新型防盗球墨铸铁井盖也得到广泛推广。
三、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污水管网的密度不足
三级管网方案设计中,“两厂四线”服务范围内需要布设的三级管网长度共1122.09公里。两厂四线服务面积222Km2。两厂四线服务范围内的污水管网密度:1122.09/222=5.06Km/ Km2
2010年末共完成三级管网500公里。污水管网密度:500/222=2.25Km/ Km2
只有方案设计的45%,离规划的排水管网密度还有很大差距。市政污水管网的密度不足,污水源就近接入就会有困难。若不能为污水源提供便利的接入条件,那么新的污染源(特别是开发商的新建小区)就会就近排入市政雨水管网中。新建项目的雨污水分流也很难真正实现,“新帐不欠”的原则很难落到实处。
2.污水管线未能联网成片
根据方案设计,整个污水系统包括出户管、三级管网、二级管网、一级干管和污水处理厂,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在实施过程中,由于管线建设时序的问题、管线需要穿越铁路、军事区等未能协调下来的问题,局部管线没有建成。使得上游雨污分流的管网再次合流,特别是处于下游的管线,没有联通,那么整个上游的所有雨污水分流就失去了意义。
3.出户口与三级管网之间的“毛细血管”改造难度极大
从根本上解决污水上游的“分流”问题,最终还需要完善建设次级污水管线,即通过专门污水管道把千家万户的污水源从合流制的排放管道中分离出来,收集进入污水厂。而次级污水管线建设往往是旷日持久的工程,投入的资金和人力是最大的。
4.排水维护管理体制不适应城市的发展需要
重庆是山地城市,坡度大,原来的排水体制是合流制,因此排水管网不容易堵塞、积渣,排水的问题不突出。排水管网的维护仅作为市政设施维护管理的一部分。市政设施的维护管理是按照属地化管理的原则,按照行政区划来进行管理。而排水属于重力流,根据地形地貌,自然形成排水流域。由此产生的矛盾,使得一个流域的排水系统几家市政部门维护管理,造成推诿、扯皮的事情发生。目前城市化速度很快,往往突破规划的水平,城市排水管网建设滞后。市政部门对于排水管网的维护管理水平来说也显不足。设计中注重近期,忽略远期,管理中注重病害改造,忽略系统建设。近几年,主城暴雨积水造成交通瘫痪是例子。而雨污分流两套排水体系的改造建设非一朝一夕可以实现。在改造过程中以及建成后的运行成效至关重要,若重视程度不够,管理措施不到位,管理手段跟不上,会使雨污水分流系统失去作用,变成两套合流制的管道,造成巨大浪费。我们发现在雨污水分流的管道中,晴天两套排水系统都在流水,形成了事实上的合流管。
(二)建议
a)加大三级管网的建设力度,使污水管线的密度进一步提高,满足污水就近接入的条件。只有逐步提高污水管网的密度,达到一定标准,然后才能分片区逐步解决化粪池等污染源的接入。建议在现有污水骨干网基础上进一步向上游延伸支线。污水管网进一步向背街小巷延伸,切实提高污水管网密度。对雨污水已经分流的新建小区有条件就近接入三级管网的,纳入近期改造范围。分流一片,就封堵进入二级管网相应的截流管道。逐步的、有计划的封堵,以减少雨水进入干管,提高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COD\BOD浓度,早日发挥三级管网的效益。进入一、二级管线的合流管线全部封堵之时,就是雨污水彻底分流之时,三级管网发挥最大效益之时。
b)明确各区政府主体责任,加大协调力度,加大投资补助力度
污水管网的改造建设是地方政府的责任。管网改造涉及到各相关利益方,需要地方政府做大量的协调工作(如拆迁、补偿等)。如果各区政府不重视、不支持,污水管网的改造建设就无法推进。因此污水管网的改造建设必须与各区政府责任密切挂钩,明确各区政府在污水管网改造建设中的主体责任,加大对各区政府的督察考核力度。
目前,建成区三级管网改造费用每公里平均近200万元。对于财政以奖代补的每公里25万元来说杯水车薪,明显偏低。为提高各区改造建设的积极性,切实推动三级管网的改造建设,建议进一步加大投资补助力度。
c)建立、健全排水专业管理部门和专业维护队伍。
市市政主管部门建立专门的排水管理机构,从宏观上指导各个区县排水体制、排水政策制定,协调、检查全市排水规划、建设、管理、维护工作。各区市政维护部门建立专业的排水管理和维护队伍,查清辖区内排水管网情况,建立排水管网档案,对辖区内的排水管线承担维护管理责任。在此基础上,排水管理体制从以行政区域为主向自然排水流域综合管理模式发展。
d)加大对城市排水体制的理论与技术研究,提高对合流制、分流制、部分分流部分合流的混合制认识。吸收先进国家重视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的控制,将重点放在控制源头污染、削减城市雨水径流量和其他雨水径流污染控制的技术性和非技术性措施上。在排水系统的上游各子流域内,将雨水就地渗入地下,或延长雨水排放时间,或将其暂时蓄存,以达到削峰、减流、净化雨水径流、补充地下水的效果。
三级管网的改造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其投入大、影响大、见效慢。只有政府强力推进,各部门紧密配合,全社会大力支持,持续不断的改进才能见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