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培养方案构建的问题与对策的分析
摘要:高校培养方案是提升高校教学水平的重要保障,而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也出现了一系列不足,因此有必要进行适时的强化。本文首先对于当前高校培养方案构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进而探讨了提升高校培养方案构建水平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培养方案;构建;问题;对策
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来说,有两个东西比死记硬背更重要:一个是他要知道到哪里去寻找所需要的比它能够记忆的多得多的知识;再一个是他综合使用这些知识进行新的创造的能力。因此,高校应当设计符合时代特征的科学培养方案,从而提升对学生的培养水平。
一、当前高校培养方案构建存在的问题
第一,高校对于教师培养方案构建的指导与服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尽管培养方案构建工作在对于大学生的教育环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各高校开展这一活动的时间较短,使得各方面的制度尚未形成完善的体系,也很难在具体实践当中获得有效的利用。事实上,目前很多高校尤其是不重视学生的培养方案构建、课程设置的质量,简单的以是否考试合格作为学生培养的主要指标,因此培养方案构建工作的质量不高,在课程安排等方面也存在较大的不足。
第二,高校培养方案构建的内容呈现出单一化趋势。目前我国多数高校,针对毕业生的培养方案构建工作倾向于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并简简单单的提供课程知识信息,单纯的在课堂上讲授相应知识,而忽视了将实践操作带到高效课堂当中,针对学生专业开展技能培训活动,因此所做的培养方案构建指导服务的效果并不明显。事实上,针对不同专业大学生,其在培养方面也有着不同的地方,高校需要考虑的事情也就更多,而目前多数高校却并在进行进行就业构建活动时,并未考虑到高效学生的专业背景,使得相关工作的内容较为大众化,没有针对性。
第三,高校培养方案构建的人力资源队伍薄弱。在不少高校内部,培养方案构建往往并非重要的工作,而在相应的部门当中,高校也并未针对大学生自身的一些特征,专门设置相应的人力资源力量。因此,尽管有些培养方案构建人员具有较为丰富的经验,但他们却很难将自身的经验与高校学生不断快速发展的文化等相联系,对于大学生的课程学习也缺乏有效的指导方式。
二、提升高校培养方案构建水平的对策
(一)重视培养方案构建的原则
第一是理想原则。一是价值:优劣、好坏、值不值得的价值判断;二是理念:观念的落实;三是热情:企图将理想实现;四是易于平常之见:高超的、前卫的、先驱的。
第二是务实原则。一是课程的实践性:有赖设计者费心考量;二是实施限制:有赖时间、空间、图书、仪器配合;三是资源限制:关系到培养方案构建的质量;四是师生适应:是否合于师生之需。
第三是正确原则。一是符合法规需要:要符合政府当局法令规章;二是符合教育学理:基于个别差异、自主、人权,不妨害学生成长;三是符合专门知识规则:各分科的观念、理论、结构是否恰当正确。
第四是整体原则。一是师生成长:不宜只考虑学生成长,教师也须专业的成长;二是课程知识:各分科材料间的配合;三是实施环境:图书、仪器、场地设施、社区资源的整合;四是设计资源:培养方案构建得优劣有赖资源的丰富与设计者的能力充沛。
第五是长期原则。一是不急功近利:宜长期审慎立定目标;二是阶段性规划:预做准备,严谨的衔接;三是长时期的研发:唯有如此才有质量优良的课程。
第六是开放原则。一是心胸开放:理解、欣赏、接纳与主见相左的观点;二是权力开放:不独占培养方案构建的大权;三是内容开放:供使用者自行选择和组合。
(二)实施全方位培养方案构建
首先,全方位设计的理念。一是障碍学生与一般学生在学习特质上的差异是在一条连续的线上,而非另一个不同的类别,也即是程度上的差异,而非本质上的不同;二是教师针对个别差异的调整,不只是为身心障碍学生,而是为了所有的学生;三是课程与教材不等于单一的教科书,而是包含各种不同的、多样的数字媒体以及网络上资源;四是与其使用另一组课程或教科书来进行补救教学,还不如将课程规划成具有弹性,而能适应个别差异的需求。
其次,全方位培养方案构建的要素。一是目标:能根据所有学生的知识与技巧能力水准提供其等适当的挑战性目标,且能仔细的设计各种获得与表达方式,通过多种渠道实现目标;教材:提供各种弹性的形式能让学生通过转换或调整形式(如书面变口语或点字、口语变字幕或影像等数字媒体)、调整内容(学习框架、重要概念)等方式支援学生的学习;教法:提供学生获得适当的学习经验、挑战与支持的各种不同与弹性的方法(如提供活动或教学与学习方式的选择及替代等);评量:以充分弹性方式实施精确的形成性评量,教师并需根据评量结果调整教学学生的学习成效。
最后,全方位培养方案构建的实施重点与步骤。一是教师需先了解专业情况,包括学生的基本能力与环境等各种状况;二是设定清楚的学习目标,根据专业、学生资质等将培养方案分为可学习者、大部分学生可学习者、少部分学生可学习者三大类。
(三)鼓励设置独立学习课程
独立学习课程的基本意义是学习者在通过由引导对主题学习或专题学习后,已经具有独自从事学习时,能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主题,制定学习计画,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有效的收集资料、分析与解释资料,进而形成学习结果的能力。独立学习课程强调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学习过程,是师生围绕着解决问题共同完成学习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以及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独立学习课程不同于一般的培养方案设置,它们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学科课程是基于或主要基于学科的逻辑体系而开发的,往往局限于本门学科的知识体系来进行探究活动的,学科课程的直接目的是以掌握必要的表现于学科中的间接经验。值得注意的是,独立学习课程与学科课程具有等值性和互补性。独立学习课程的出现绝不是为了取代也不可能取代现有的学科课程。相反,独立学习课程的顺利开展有赖于学科课程尤其是基础性的学科课程的教学质量的提升,而学科课程经由独立学习课程的推动将不断获得延伸和拓展。学习过程有许多的步骤,大体而言可以分为:确定学习问题;收集相关文献;界定学习问题;拟定学习设计;收集学习资料;从事资料分析;撰写学习报告。
参考文献:
[1]徐莹.民族院校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教学改革探讨[J].市场论坛,2010第9期.
[2]陈文艺.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
[3]周钧,龚爱芋,唐义燕.我国本科层次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当代教师教育,2011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