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曲高”不再“和寡”
——从《谈中国诗》一课谈文艺学论文的教学
何懿倩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高级中学362100
【摘要】: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第三单元是文艺评论和随笔单元。文艺学论文的内容与特点,以及中学生的文化水平,使得在教学中难免陷入困境。为了让“曲高”不再“和寡”, 贯彻“培养学生创新阅读的习惯”的教学理念是关键。同时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强调学以致用的习惯与能力,这对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增强文艺评论的能力大有裨益。
【关键字】:
厘清特点 创新阅读 合作探究 培养兴趣
《谈中国诗》编排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是"文艺学论文"学习单元。文艺学论文,一般是对文艺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规律本质等进行分析,还可从文艺家的创作角度进行比较全面或专门的评析。《谈中国诗》一文,就是谈论中国诗歌特征。
考虑到大多数中学生的文化素养与文学积淀,学习这些文章时难免出现曲高和寡的窘境。因此,帮学生厘清文艺学论文的特点,把握文艺学论文的学习要求,是实施教学前的蓄势。同时,要关注《谈中国诗》的文化特性,毕竟它是文化随笔中的经典,所谈论的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如果抽离《谈中国诗》的文化内涵,教学注定会是一个干巴巴的过程。就如朱光潜先生所说,这是为了“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对提高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大有益处。教师不要仅仅把课堂当成展示个人知识的小舞台,要用自己的素养成为学生的指路灯,让“曲高”不再“和寡”。
在执教过程中,要贯彻一条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创新阅读的习惯。让学生充分独立的阅读,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老师抓住了这个根本,让学生在阅读中整体感知,在阅读中有所感悟,在阅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上课时,教师不要一上来就开始滔滔不绝的讲,似乎倾囊而出,实际上学生收益甚微。我们可以把相关知识的介绍交到学生手里,让学生课前准备,课堂上来讲、来写,这样既将课前预习这项任务真正落到了实处,也不再是单纯的将知识输入到学生脑中,最后导致学生晕头转向,教师也“高处不胜寒”。由于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度去了解作者,甚至去挖掘了许多趣闻轶事,既加深了同学对作者的印象,帮助他们解读课文,提升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又为作文积累了素材,一举多得。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但同时教师也要充当起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钱钟书的文化随笔内涵深刻丰富,学生不可能自悟通透,老师要借助于作者提供的文化解读之梯,升华至文化的高处,欣赏领悟《谈中国诗》的深度和温度,才能帮助学生不至于浮光掠影,少有所获。《谈中国诗》一文课文容量很大,旁征博引,涉及范围很广;不少内容深邃,牵涉一些理论问题,这给学生阅读带来不少困难。比如学生文化哲学方面的积淀少之甚少,黑格尔、爱伦•坡、魏尔兰、济慈等等钱先生如数家珍的名字,在学生的阅读视野里成为陌生的符号。教师要延展扩充课本的注释,尽可能给学生一个广阔的阅读环境,以便他们在阅读舞台上收放自。另外,在外国诗歌的积累涵泳上,学生也是有很大的缺陷的。如果提供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外国诗歌作品,引领学生进行鉴赏"预热",再进入钱先生的比较平台,细致入微地品读、思考,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另外,在探究本文体现出的钱钟书的语言风格时,切勿处理得太匆促,如果只是单纯的讲,学生记,那么必定不能让学生真正的体会到钱氏语言的魅力。我认为在处理这个问题时,可以充分发挥合作探究的作用,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吟读涵咏,寻找他们认为具有钱氏语言特征的例句,这些句子都深深得烙着钱氏语言的印记,形容得淋漓尽致,令人会心一笑,在微笑声中接受作者观点。学生通过自主分析,提出个人见解,再采用质疑的手段,老师给予适当的点拨,让学生读出新的感受、新的体验和个性化的理解,逐步体会到钱钟书作品中大气不张扬,深刻不严肃,幽默不油滑的气质,并且从心底腾挪出对作者的仰慕。这样学生对钱氏语言风格的体会或许会更加充分、深刻一些,而不再只是站在低处仰视。
完成了对这几篇课文的学习后,为了检验成果,我让学生针对自己读过的某一文学作品写一篇文艺评论。由于学生初学写作文学评论,教学时间又不宽裕,因些要求不能太高,只要有感悟,明确地提出某种看法即可。学生感悟的观点往往不止一个,要说的话似乎很多,但一时又无从下笔。这时,要引导学生全面审视,有整体的认识,不必面面俱到,可以从阅读赏析过程中自己最感兴趣、触动最深的地方入手,使自己的观点更集中、更准确、更鲜明。通过引导,最后在学生呈现出的作文中,果然不乏优秀作品,如《切勿把自己套牢——我看别里科夫之死》、《成为桑地亚哥式的英雄》等,这些文章都让我为学生们的思想深度和独立思维感到惊喜不已,也更坚定了我创新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决心。
提升审美品位、加深文艺创作和文艺鉴赏的认识、增强文艺评论能力既是能力方面的目标,又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其实这就是语文素养。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紧扣教学目标站在学生的立场,精心设计教的过程和学的过程,精心设计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通过个性化的阅读过程和方法,让学生真正学进去,这样教师就不是作者的传声筒了,也不是高高在上的主宰者,他们不再面临曲高和寡的窘境,而是学生阅读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学生阅读的掌舵者,是学生阅读的伙伴!
【参考书目】:
《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朱光潜
《朱光潜自传》 朱光潜著
《语文课程标准》(新课标)
《语文课程的新理念和语文教学的新策略》 杨再隋